KMP算法简述

看到好多帖子讲KMP,这篇文章的图片最醒目,在这里我也记录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字符串的匹配,首先需要一个字符串T,另一个是P,叫P其实就是模式的意思,用P来匹配T,如果用朴素的算法,就是一个字符一个字符来比较了,这就不说了,这个算法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我举一个栗子大笑,对于ab aba  ,如果用ababe来对比的话,朴素的怎么对比呢,在abab肯定能对上,如图1,到了下一个就对不上了,那么接着呢。。。。向后移动一位,如图2

这个匹配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信息被遗漏了,对于字符串T,由于比较长,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字符串的字符在比较之前都是未知的,而这个P确是一定的,我们看到这个abab这前四个时,可以看出来,如果第一次不匹配时,可以向后移动2个字符,那么这两个ab就对上了,如图3

那么怎么能够了解这个信息呢,我们可以对P进行一个预处理,如果匹配到了P的第i-1个字符,即第i个字符不一样,那么让他直接向后移动next[i]位,就行了,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求这个数组,这是kmp算法的核心:

对于数组ababc而言,如果第i-1个元素对上了,第i个元素没有对上,先简单的看一下:

1 第一个a就没对上,那么向后移动一位,和b比较(这个T可能是baba....)

2 第一个a对上了,b没对上,向后移动一位

。。。


怎么求这个next数组呢,对于字符串P而言,当其匹配了前i-1个元素时,对第i个元素不匹配时,如何找下一个应该要对比的地方呢,就是找P(i)的后缀和P的前缀的共同部分:这里注意找的是最大的公共部分,如同图4


那么如何找这个前缀和后缀的共同部分呢,先考虑最极端的情况,这个P(i)和P没有公共部分,那么下一个要对比的地方就是0,即对P(i)和P的第一个元素对比,




<think>嗯,用户想了解KMP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以及它的实现步骤。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KMP算法的核心思想。根据之前学过的资料,KMP算法主要是通过利用匹配失败后的信息来减少不必要的匹配次数,从而提高字符串匹配的效率。传统的暴力算法(BF算法)在每次失配时会把模式串往后移一位,再从头开始比较,这样时间复杂度是O(mn)。而KMP算法通过预处理模式串生成一个next数组,这个数组记录了模式串中每个位置的最长公共前后缀长度,从而在失配时能够跳过一些不可能匹配的位置,将时间复杂度降低到O(m+n)。 接下来,我需要整理KMP算法的工作原理。根据引用[2]和引用[3],KMP的关键在于避免重复比较已经匹配的部分。当发生失配时,模式串不是简单地后移一位,而是根据next数组的值跳到前面某个位置,继续比较。这样就能利用之前已经匹配的信息,减少比较次数。例如,如果模式串的前缀和后缀有公共部分,就可以跳过这部分,直接从公共部分的下一个位置开始匹配。 然后是具体步骤,分为两部分:构建next数组和匹配过程。构建next数组需要找出模式串每个子串的最长公共前后缀长度。例如,对于模式串"ABABC",它的各个位置的next值需要计算出来。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用递推的方法,从前往后逐个字符处理,比较前后缀的情况。 在匹配过程中,主串的指针不需要回溯,只需要移动模式串的指针。当发生失配时,模式串的指针根据next数组回退到相应的位置,继续匹配。这样主串的指针一直向前移动,不会回退,提高了效率。 用户可能对next数组的构建过程不太清楚,需要详细解释。比如,如何确定每个位置的最长公共前后缀长度,如何通过递推的方式减少重复计算。这里可能需要举一个例子,比如模式串"ABABD",逐步计算每个位置的next值,说明如何从已知的前一个位置的next值推导出下一个位置的next值。 另外,用户可能想知道KMP算法与暴力算法的区别,可以对比两者的时间复杂度,说明为什么KMP更高效。根据引用[1],KMP将时间复杂度优化到了O(n),而暴力算法是O(mn)。这里需要明确n和m分别代表主串和模式串的长度,所以当主串很长时,KMP的优势更明显。 还需要注意正确使用LaTeX格式,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用$...$,比如计算next数组时的公式可能需要用数学符号表示。例如,next[j] = k表示当模式串的第j个字符失配时,跳转到k的位置继续匹配。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的时候,要确保问题覆盖KMP的不同方面,比如优化原理、next数组的作用、时间复杂度比较等。用户可能对实现细节或应用场景感兴趣,所以相关问题可以包括这些方面。 总结一下,回答的结构应该包括核心思想、工作原理、实现步骤(分构建next数组和匹配过程)、时间复杂度分析,以及对比暴力算法的优势。同时,要确保引用正确的资料,比如引用[2]和引用[3]中提到的next函数和公共前后缀的概念,引用[1]的时间复杂度优化,引用[4]的字符串匹配应用场景。</think>### KMP算法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 一、核心思想 KMP算法是一种**字符串匹配算法**,其核心在于**利用匹配失败后的信息,减少模式串与主串的重复匹配次数**[^2]。通过预处理模式串生成`next`数组,记录每个位置的最长公共前后缀长度,从而实现“跳跃式”匹配。 #### 二、工作原理 1. **跳过已匹配的部分** 当发生失配时,模式串根据`next`数组的值移动到新位置,跳过已匹配的前缀部分,直接比较后续字符[^3]。 **示例**: - 主串:`ABCABDABCABC` - 模式串:`ABCABD` 当匹配到第5个字符(主串`A` vs 模式串`D`)失配时,模式串直接跳到最长公共前后缀后的位置继续匹配。 2. **时间复杂度优化** KMP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m+n)$($m$为主串长度,$n$为模式串长度),相比暴力算法的$O(mn)$显著提升[^1]。 #### 三、实现步骤 ##### 1. 构建`next`数组 `next`数组记录模式串每个位置的最长公共前后缀长度: - **定义**:`next[j] = k`,表示模式串前$j$个字符组成的子串中,最长公共前后缀长度为$k$。 - **递推规则**: - 初始化`next[0] = -1`; - 若`p[k] == p[j]`,则`next[j+1] = k+1`; - 否则,`k`回退到`next[k]`,直到`k=-1`或找到匹配。 **示例**(模式串`ABABC`): | 位置 | 0 | 1 | 2 | 3 | 4 | | `p[j]` | A | B | A | B | C | | `next[j]` | -1 | 0 | 0 | 1 | 2 | ##### 2. 匹配过程 - 主串指针`i`不回溯,模式串指针`j`根据`next`数组跳跃: ```python def kmp(s, p): next = build_next(p) i, j = 0, 0 while i < len(s) and j < len(p): if j == -1 or s[i] == p[j]: i += 1 j += 1 else: j = next[j] return i - j if j == len(p) else -1 ``` #### 四、与暴力算法的对比 | 算法 | 时间复杂度 | 是否回溯主串指针 | |------|------------|------------------| | BF | $O(mn)$ | 是 | | KMP | $O(m+n)$ | 否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