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服务器 RAID 磁盘阵列配置图解

 最近老师让我把实验室的DELL R900新服务器配置一个Samba服务器,在实验室两台PC机上实现Linux与Linux文件共享,Windows与Linux文件共享。

        但在安装服务器系统时遇到问题,本人是新手,没有装过服务器,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用引导盘安装,第一步在主界面点“服务器设置”这一项,为什么提示出错,可以点击“重引导”,但点了之后问题依然存在,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要重新配置阵列。现把一些RAID知识收集如下:

 

 

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

·RAID 的种类及应用
   IDE和SCSI是计算机的两种不同的接口,前者普遍用于PC机,后者一般用于服务器。基于这两种接口,RAID分为两种类型: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 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CSI RAID。
     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 又可以分为:
     ● 软件RAID (软件 RAID)
     ● 硬件RAID (硬件 RAID)
     ● 外置RAID (External RAID)

        ·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WindowsNetwareLinux。软件RAID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软件RAID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RAID通常是一张PCI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RAID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硬件RAID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RAID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操控。在系统里,硬件RAID PCI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

        ·外置式RAID也是属于硬件RAID的一种,区别在于RAID卡不会安装在系统里,而是安装在外置的存储设备内。而这个外置的储存设备则会连接到系统的SCSI卡上。系统没有任何的RAID功能,因为它只有一张SCSI卡;所有的RAID功能将会移到这个外置存储里。好处是外置的存储往往可以连接更多的硬盘,不会受系统机箱的大小所影响。而一些高级的技术,如双机容错,是需要多个服务器外连到一个外置储存上,以提供容错能力。

·配置RAID磁盘阵列

一、 为什么要创建逻辑磁盘?
  当硬盘连接到阵列卡(RAID)上时,操作系统将不能直接看到物理的硬盘,因此需要创建成一个一个的被设置为RAID0,1和5等的逻辑磁盘(也叫容器),这样系统才能够正确识别它。
  逻辑磁盘(Logic Drive)、容器(Container)或虚拟磁盘(Virtual Drive)均表示一个意思,他们只是不同阵列卡产商的不同叫法。

二、 创建逻辑磁盘的方式
  使用阵列卡本身的配置工具,即阵列卡的BIOS。(一般用于重装系统或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去创建容器(Adaptec阵列卡)/逻辑驱动器(AMI/LSI阵列卡)。
  使用第三方提供的配置工具软件去实现对阵列卡的管理。如Dell Array Manager。(这些软件用于服务器上已经安装有操作系统)

三、 正确识别您的阵列卡的型号(本文以Dell为例,其实都大同小异)
  识别您的磁盘阵列控制器(磁盘阵列控制器为可选项, 如果没有购买磁盘阵列控制器的话以该步骤可以省去)

  如果您有一块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 2,PERC2/SI,PERC3/SI,PERC3/DI),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您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3/Di, BIOS V2.7-x [Build xxxx](c) 1998-2002 Adapte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Press CTRL+A for Configuration Utility! >>>


  如果您有一块 AMI/LSI磁盘阵列控制器(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 PERC4/DI, PERC4/DC), 在系统开机自检的时候您将看到以下信息:
  Dell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Jun 26.2001 Copyright (C)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

    或者:

    PowerEdge Expandable RAID Controller BIOS X.XX Feb 03,2003 Copyright (C) LSI Logic Corp.
  Press CTRL+M to Run Configuration Utility or Press CTRL+H for WebBios

Part 1: 在Adaptec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Raid——PERC2,PERC2/SI,PERC3/SI,PERC3/DI

创建一个容器步骤(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使用阵列卡本身的配置工具在具有四通道的PERC2卡进行配置,因此可能您的阵列卡因为通道不同的原因,与之略有差异)

注意:请预先备份您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磁盘阵列的过程将会删除您的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1) 首先当系统在自检的过程中出现一下提示时,同时按下"Ctrl+A"键:


2) 进入了阵列卡的配置程序,然后选择"Container configuration utility"。


3) 进入 "Container configuration utility",此时,你将要选择"Initialize Drivers"选项去对新的或是需要重新创建容器的硬盘进行初始化。(注意: 初始话硬盘将删去当前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4) 窗口便出现RAID卡的通道和连接到该通道上的硬盘,您可以使用"Insert"键选中需要被初始化的硬盘。请注意窗口下面的帮助提示。


5) 当您选择完成并按"Enter"键之后,系统键出现一下警告。如果您确认,选择"Y"即可。


6) 硬盘初始化后就可以根据您的需要创建相应级别(RAID1,RAID0等)的容器了。这里我们以RAID5为例去说明怎样创建它。在主菜单中(Main Menu)选中"Create container"并回车。


7) 用"insert"键选中需要用于创建Container的硬盘到右边的列表中去。按下"Enter"。


8) 在弹出来的下窗口中用回车选择RAID级别,输入Container的卷标和大小。其它均保持默认不变。然后选择"Done"即可。


9) 这是系统会出现如下提示,即当这个"Container"没有被成功完成"Scrub"之前,这个"Container"是没有"冗余"功能。


10) 此时,您可以通过"Manage containers"选项选中相应的容器,检查这个"Container"的"Status"为"Scrub"。当它变为"Ok"。这个新创建的Container便具有了冗余功能(如果这个Container是支持冗余的. Scrub 将是个需要较长时间的过程, 在Scrub的过程,您可以退出该管理界面, 重新启动或安装操作系统. 在这段时间内Container还不在冗余的状态下)


11) Containers创建完成。使用"ESC"键推出并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

Part 2: 在AIM/LSI磁盘阵列控制器上创建Logical Drive (逻辑磁盘)---PERC2/SC,PERC2/DC,PERC3/SC,PERC3/DC,PERC3/DCL,PERC4 DI/DC (略有不同,请仔细阅读下列文档)

*注意:请预先备份您服务器上的数据,配置磁盘阵列的过程将会删除您的硬盘上的所有数据!

1) 在自检过程中,当提示按< Control>< M> 键,按下并进入RAID的配置界面。


2) 如果服务器在Cluster 模式下,下列信息将会显示"按任意键继续"。


3) 选中 Configure,并按回车。


4) 如果需要重新配置一个RAID,请选中 New Configuration, 并按回车。
 如果已经存在一个可以使用的逻辑磁盘,请选中 View/Add Configuration,并按回车。
 本文,我们将会选择 "New Configuration"为例(注意: 选择New Configuration将删去原有磁盘阵列上的配置信息)


5) 选中 YES ,并按回车。


6) 按空格键选中准备要创建逻辑磁盘的硬盘,当该逻辑磁盘里最后的一个硬盘被选中后,按回车键。


7) 如果只创建一个逻辑磁盘,则进入步骤8;
 7-1) 按空格键选中第二个逻辑磁盘里的硬盘。
 7-2) 当该逻辑磁盘里最后一个硬盘被选中后,按回车键。
 7-3) 当需要配置更多的逻辑磁盘,重复7.1和7.2步骤直到所有逻辑磁盘被创建。


8) 按F10进行逻辑磁盘的配置。
 当您的阵列卡的类型是PERC4 DI/DC,将显示下列信息,否则请直接到步骤11。


9) 按空格键选择阵列。
跨接信息,例如Span-1(跨接-1),出现在阵列框内。 可以创建多个阵列,然后选择将其跨接。


10) 按F10配置逻辑磁盘。
11) 选择合适的RAID类型,其余接受默认值。
注:Dell 推荐把所有的阵列空间分配给一个逻辑盘。
选中 Accept ,并按回车。


12) 重复操作每个逻辑磁盘,选中Accept ,并按回车。



13) 按ESC键退回,选中 YES ,并按回车。



14) 按任意键继续。


15) 初始话逻辑磁盘(Logical driver)(刚创建的逻辑磁盘需要经过初始话,才能使用)
 按ESC 键退回主菜单,选中 Initialize ,并按回车。


16) 选中需要初始化的逻辑磁盘,并按空格键接受。


17) 选中 YES ,并按回车。


18) 按任意键继续,并重启系统,RAID配置完成。


转自:http://www.cnblogs.com/god_like_donkey/archive/2009/06/29/1513522.html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解决在Ubuntu 22.04上配置NFS服务端的问题,其中用户已经通过BIOS设置了硬件RAID1作为系统盘,两组RAID5作为存储,不需要使用mdadm进行软件RAID配置。首先,我需要回顾之前的对话引用内容,确保回答符合用户的需求。 首先,用户之前的问题是关于使用mdadm配置两组RAID5并设置NFS,但现在的情况不同。这次用户提到的是使用硬件RAID,也就是通过BIOS配置RAID,因此不需要mdadm工具。这意味着系统应该已经将硬件RAID阵列识别为单独的块设备,比如/dev/sda、/dev/sdb等。 接下来,我需要确认用户的需求:配置NFS服务端,其中RAID1用于安装系统,两组RAID5用于存储。用户已经通过BIOS设置好了这些RAID阵列,所以不需要再在Ubuntu中使用软件RAID工具。因此,重点应该放在识别硬件RAID设备、格式化、挂载,然后配置NFS共享。 首先,需要指导用户确认硬件RAID是否被系统正确识别。使用lsblk或fdisk -l命令查看块设备。例如,RAID1作为系统盘可能显示为/dev/sda,而两组RAID5可能为/dev/sdb/dev/sdc。但具体设备名可能因系统而异,用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然后,用户需要格式化这两个RAID5阵列。如果之前已经格式化过,可能需要检查文件系统类型,或者重新格式化。例如,使用mkfs.ext4创建ext4文件系统。接着,创建挂载点,比如/mnt/nfs_raid5_1/mnt/nfs_raid5_2,并更新/etc/fstab以确保开机自动挂载。 在配置NFS服务端时,用户需要安装nfs-kernel-server,编辑/etc/exports文件,添加共享目录客户端的访问权限。例如,允许特定IP段读写访问,并设置sync等选项。应用配置后,重启NFS服务,并处理防火墙设置,允许NFS流量。 此外,需要注意权限问题,确保NFS共享目录的权限与客户端访问权限匹配,可能需要设置no_root_squash或调整目录的所有权权限。用户可能还需要监控NFS服务状态,处理可能的连接问题。 回顾之前的引用,用户提到的引用[2]中提到了使用备用盘的RAID5配置,但当前场景是硬件RAID,可能不需要备用盘。引用[3]中提到的系统监控命令可能在用户后续维护中有用,比如负载高时检查进程,但目前问题集中在配置步骤。 另外,用户之前的回答中提到了使用mdadm创建RAID,但现在需要避免使用,所以需要确保所有步骤都不涉及mdadm命令,而是直接操作硬件RAID设备。可能还需要考虑硬件RAID的管理工具,但通常硬件RAID在BIOS中配置后,系统会视为普通磁盘设备,无需额外驱动。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时要围绕硬件RAIDNFS配置,比如如何监控硬件RAID状态、NFS权限控制、硬件RAID与软件RAID的区别等。同时,确保引用正确,比如引用[3]中的监控命令可能作为相关问题出现。</think>### Ubuntu 22.04 配置硬件RAID与NFS服务端 #### 一、硬件RAID配置前提 1. **确认硬件RAID状态** - 已通过BIOS/硬件RAID配置: - **系统盘**:RAID1(例如:`/dev/sda`) - **存储阵列**:两组RAID5(例如:`/dev/sdb` `/dev/sdc`) - 验证磁盘状态: ```bash lsblk # 查看块设备 fdisk -l # 确认RAID阵列是否被识别为独立设备 ``` 2. **无需mdadm工具** 硬件RAID由控制器直接管理,系统会将RAID组视为普通物理磁盘,无需软件RAID配置[^1]。 --- #### 二、配置存储RAID5阵列 1. **格式化存储阵列** - 假设RAID5阵列设备名为 `/dev/sdb` `/dev/sdc`: ```bash sudo mkfs.ext4 /dev/sdb # 格式化为ext4(根据需求选择文件系统) sudo mkfs.ext4 /dev/sdc ``` 2. **创建挂载点并挂载** ```bash sudo mkdir /mnt/nfs_raid5_1 /mnt/nfs_raid5_2 sudo mount /dev/sdb /mnt/nfs_raid5_1 sudo mount /dev/sdc /mnt/nfs_raid5_2 ``` 3. **配置开机自动挂载** 编辑 `/etc/fstab`,添加以下内容: ``` /dev/sdb /mnt/nfs_raid5_1 ext4 defaults 0 0 /dev/sdc /mnt/nfs_raid5_2 ext4 defaults 0 0 ``` --- #### 三、配置NFS服务端 1. **安装NFS服务** ```bash sudo apt update && sudo apt install nfs-kernel-server -y ``` 2. **配置共享目录** 编辑 `/etc/exports`,添加以下规则(以允许`192.168.1.0/24`网段为例): ``` /mnt/nfs_raid5_1 192.168.1.0/24(rw,sync,no_subtree_check,no_root_squash) /mnt/nfs_raid5_2 192.168.1.0/24(rw,sync,no_subtree_check,no_root_squash) ``` - `rw`:读写权限 - `no_root_squash`:允许客户端root用户直接访问(按需启用)[^2] 3. **应用配置并重启服务** ```bash sudo exportfs -a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fs-kernel-server ``` 4. **防火墙配置** ```bash sudo ufw allow from 192.168.1.0/24 to any port nfs sudo ufw reload ``` --- #### 四、验证与测试 1. **本地挂载验证** ```bash showmount -e localhost # 查看共享目录 ``` 2. **客户端挂载测试** 在客户端执行: ```bash sudo mount -t nfs <服务器IP>:/mnt/nfs_raid5_1 /mnt/client_mount ``` 3. **硬件RAID状态监控** - 使用硬件厂商提供的管理工具(如Dell PERC、HP Smart Storage Administrator等) - 通过BIOS或IPMI接口查看RAID健康状态[^3] --- ### 注意事项 1. **硬件RAID管理** - RAID配置需通过硬件控制器完成,Ubuntu系统仅识别为普通磁盘 - 定期检查RAID健康状态(如通过厂商管理工具或服务器指示灯) 2. **NFS权限控制** - 若需精细权限控制,可结合`chmod``chown`设置目录权限 - 避免直接使用`no_root_squash`,除非明确需要客户端root权限 3. **性能优化** - 对于大文件传输,可在`/etc/exports`中添加`async`参数(牺牲部分数据一致性换取性能) - 监控NFS性能: ```bash nfsstat # 查看NFS统计信息 ``` --- ### 相关问题 1. 如何监控硬件RAID阵列的健康状态? 2. NFS共享如何限制特定IP或用户的访问权限? 3. 硬件RAID与软件RAID(如mdadm)的性能差异及适用场景?[^3] 4. 如何在Ubuntu上配置NFS客户端以自动挂载共享目录? 5. 如何通过`/proc/mdstat`以外的工具监控系统负载磁盘I/O?[^3] [^1]: 硬件RAID由控制器管理,系统无需额外配置 [^2]: `no_root_squash`参数需谨慎使用以保障安全性 [^3]: 参考硬件厂商文档或使用`sar`、`iotop`等工具进行系统监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