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两部的纠错结果,反思自己进入了一个怪圈,查找问题——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查找……
不是说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错,只是觉得是不是给换个角度想一想了。
记得以前看《法证先锋》的时候,当所有的线索与猜测被否定时,他们就会回归原点。从证据再次开始,那我呢就从代码这个“证据”开始。
因为有正确的代码就好办了,将自己的代码粘到正确的程序里,进行必要的路径修改后,它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由此推断自己的代码有问题。可是将代码看了不知多少遍,也找不到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自己曾想过重新敲一遍,这样虽然有点笨,可是却可以节省时间,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占用了太长的时间了。可是假如重敲一遍,即使是可以运行了,问题依然存在,还是得不到解决。又想,是不是该放一放,缓一缓,说不定就可以解决呢,可是我了解自己。当我放下的时候就不愿意在拾起了。最后决定,继续纠错。
将自己的代码与源码就行比较,调试。最后终于发现了,真凶竟是自己。
这就是罪证: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r”,看似小小的过失,却让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时间就是生命!夸张了。)问题终于解决了,有一种想死的冲动。就是因为少了一个“r”,这是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应该先看看是不是拼写错误。这个纠错过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庆幸的是,问题终于解决。但它背后反映的问题却值得自己深深地检讨。侥幸这次有源码,那假如没有呢,以后自己如何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啊。
这个过程中暴漏了自己的很多缺点,但还是想表扬一下自己。没有放弃,沉稳对待,抱着学习的心态。当问题进入误区时,想到了回到原点找答案。呵呵。
为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