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ek-life.org/2010/01/10/linux%E4%B8%8B%E7%94%A8scribefire%E6%9D%A5%E4%BB%A3%E6%9B%BFlive-writer/
scribefire是依附于firefox,是该浏览器的一个插件。
官网地址:http://www.scribefire.com/
插
件地址是: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1730
另
外,我是教育网,在linux下没有像sogou之类的自动代理浏览器,上这个网址速度很慢,于是安装了sogou的1.1版本。
地址
是:ftp://softdown:hustonline@202.114.18.16:560/kind_14/class_30
/sogou_explorer_1.0beta.rar
然后,通过wine启动,进入sogouexplorer安装目录:运行 wine SogouExplorer.exe -proxy
设置 firefox的代理: 127.0.0.1:8081
注:[这个端口可以在启动的时候terminal中看到,不一定是8081]
然后 就可以啦。
注:
安装完成重启firefox之后就可以看到状态栏下多了个日记本的图标,右键open in
tab打开其界面。在右边添加账户,blog'url是你的博客地址,比如:http://blog.youkuaiyun.com/zuike/,点击next会提
示正在检测博客地址信息,结果出来后提示无法自动完成博客设定,这是因为它还不能自动识别优快云博客,不管他,点击 configure
manually 手动配置,blog system type 下拉选择metaWeblog api,下面的api URL
则输入:http://blog.youkuaiyun.com/[userID]/services/MetaBlogApi.aspx
的注意这里的[userID]需要替换成你的账号,比如我的是http://blog.youkuaiyun.com/zuike/services
/MetaBlogApi.aspx。接下来输入你在优快云中的账户和密码,就可以了。
我这篇文章就是用scribefire来写的,很方便。当然,如果你没有使用firefox作为你的浏览器,或者你的系统是windows
vista或windows7的话都可以很方便的安装live writer,具体配置过程看官方的教程,地址在本文首部。
scribefire是依附于firefox,是该浏览器的一个插件。
官网地址:http://www.scribefire.com/
插
件地址是: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1730
另
外,我是教育网,在linux下没有像sogou之类的自动代理浏览器,上这个网址速度很慢,于是安装了sogou的1.1版本。
地址
是:ftp://softdown:hustonline@202.114.18.16:560/kind_14/class_30
/sogou_explorer_1.0beta.rar
然后,通过wine启动,进入sogouexplorer安装目录:运行 wine SogouExplorer.exe -proxy
设置 firefox的代理: 127.0.0.1:8081
注:[这个端口可以在启动的时候terminal中看到,不一定是8081]
然后 就可以啦。
注:
安装完成重启firefox之后就可以看到状态栏下多了个日记本的图标,右键open in
tab打开其界面。在右边添加账户,blog'url是你的博客地址,比如:http://blog.youkuaiyun.com/zuike/,点击next会提
示正在检测博客地址信息,结果出来后提示无法自动完成博客设定,这是因为它还不能自动识别优快云博客,不管他,点击 configure
manually 手动配置,blog system type 下拉选择metaWeblog api,下面的api URL
则输入:http://blog.youkuaiyun.com/[userID]/services/MetaBlogApi.aspx
的注意这里的[userID]需要替换成你的账号,比如我的是http://blog.youkuaiyun.com/zuike/services
/MetaBlogApi.aspx。接下来输入你在优快云中的账户和密码,就可以了。
我这篇文章就是用scribefire来写的,很方便。当然,如果你没有使用firefox作为你的浏览器,或者你的系统是windows
vista或windows7的话都可以很方便的安装live writer,具体配置过程看官方的教程,地址在本文首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