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的拥塞控制:http://blog.youkuaiyun.com/sicofield/article/details/9708383
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和流量控制不同,流量控制指点对点通信量的控制。
(1)慢开始与拥塞避免
慢开始算法的思路就是,不要一开始就发送大量的数据,先探测一下网络的拥塞程度,也就是说由小到大(2倍)逐渐增加拥塞窗口的大小,直到拥塞窗口等于拥塞门限,开始加法增大。
(2)快重传与快恢复
快重传算法规定,发送方只要一连收到三个重复确认就应当立即重传对方尚未收到的报文段,而不必继续等待设置的重传计时器时间到期。
快重传配合使用的还有快恢复算法,考虑到如果网络出现拥塞的话就不会收到好几个重复的确认,所以发送方现在认为网络可能没有出现拥塞。所以此时不执行慢开始算法,而是将cwnd设置为ssthresh的大小,然后执行拥塞避免算法。
(3)随机早期检测RED
若发生路由器的尾部丢弃,可能影响到很多条TCP连接,结果就是这许多的TCP连接在同一时间进入慢开始状态。这在术语中称为全局同步。全局同步会使得网络的通信量突然下降很多,而在网络恢复正常之后,其通信量又突然增大很多。
为避免发生网络中的全局同步现象,在路由器采用随机早期检测(RED:randomearly detection)。基本思想:通过监控路由器输出端口队列的平均长度来探测拥塞,一旦发现拥塞逼近,就随机地选择连接来通知拥塞,使他们在队列溢出导致丢包之前减小拥塞窗口,降低发送数据速度,从而缓解网络拥塞。由于RED是基于FIFO队列调度策略的,并且只是丢弃正进入路由器的数据包,因此其实施起来也较为简单。
该算法分情况对待到来的分组:
①平均队列长度小于最小门限——把新到达的分组放入队列排队。
②平均队列长度在最小门限与最大门限之间——则按照某一概率将分组丢弃。
③平均队列长度大于最大门限——丢弃新到达的分组。
TCP的流量控制:http://blog.youkuaiyun.com/sicofield/article/details/9708311
所谓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发送速率不要过快,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就可以实施流量控制。原理这就是运用TCP报文段中的窗口大小字段来控制,发送方的发送窗口不可以大于接收方发回的窗口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