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章主要涉及文件的操作,基本的都是一些常用的指令,下面先抛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再文章最后把自己看书时觉得重点的地方贴出来。
1、在Linux下新建用户,然后尝试远程登陆?
(注意,添加用户要在root账号之下)添加用户:useradd -d /dirname username eg.useradd -d /home/zhangpeng zhangpeng
修改密码:passwd username eg.passwd zhangpeng
修改账户:如修改账户zhangpeng的名字为user1 eg. usermod -l user1 zhangpeng
修改user1的目录: usermod -d /home/user1 user1
删除用户:userdel username
2、在Linux下添加用户组?并新建文件,使其属于该用户组。
(该部分关于组管理的部分采用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47ef70100evq2.html)
只有root和组管理员能够改变组的成员:
把 user1加入users组
gpasswd –a user1 users
把 user1退出users组
gpasswd –d user1 users
命令groupmod修改组
groupmod –n user users 修改组名user为users
groupdel删除组
groupdel users 删除组users
新建文件,mkdir foldername
修改新建文件的group(groupname)以及其owner(ownername):chown ownername.groupname foldername
然后查看 folder所在的目录,执行ll即可看到变化。
3、读书笔记:
第五章笔记
2、中文输入法切换:ctrl + space
3、linux是选择纯文本运行,还是窗口模式,可以在/etc/inittab文件中修改。
4、command命令 , -options,参数等这几个命令中间以空格来区分,不论空几格shell都视为一格。
5、命令太长的时候,可以使用反斜杠(\)来转义[Enter]符号,使命令连续到下一行。
注,反斜杠后面立刻接特殊字符,才能转义。
6、ctrl-c 中断目前程序 ,ctrl-d则可以直接离开文字界面,相当于exit/quit.
7、在文件内部,可以使用/string进行向下查询,?string向上查询。并且可以用n继续下一个查询。N进行上一个查询。很实用哦~
8、在关机之前,最好要执行sync,将数据同步写入到磁盘。这是因为有一些数据存储在内存,还没来得及写入磁盘
第六章笔记
1、改变文件属性与权限:
chgrp、chown:最常见的使用场景是复制文件给你之外的其他人时,此时若使用cp,则会复制执行者的属性跟权限,接收文件者如果没有权限,同样不能访问。此时会使用这两个指令。
2、权限对目录的重要性:其中目录的x(执行)代表的是用户能否进入该目录成为工作目录的用途。所谓的工作目录就是你目前所在的目录。要开放目录给任何人浏览时,应该至少也要给予r及x的权限,但是w权限不可随便给。
3、Linux的目录配置:
/bin放置执行文件的目录;/boot主要放置开机会用到的一些文件; /dev任何设备与接口设备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于这个目录当中的,访问这个文件下的文件相当于操作相应的硬件设备;/etc 系统主要的配置文件;/home系统默认的用户主文件夹。/lib存放函数库;/media放置可删除设备,如光盘、硬盘、DVD等;/mnt挂接外部设备;/opt给第三方软件放置的目录;/root系统管理员的主文件夹;/sbin存放用来设置系统环境的;/srv存放网络服务的数据目录;/tmp暂时存放文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