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ray基础 头文件 #include <afxtempl.h>
C++并不支持动态数组,MFC提供了一个CArray类来实现动态数组的功能。有效的使用CArray类,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MFC提供了一套模板库,来实现一些比较常见的数据结构如Array,List,Map。CArray即为其中的一个,用来实现动态数组的功能。
一、CArray类的构造函数
CArray是从CObject派生,有两个模板参数,第一个参数就是CArray类数组元素的变量类型,后一个是函数调用时的参数类型。有一个类 class Object,要定义一个Object的动态数组,那么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
CArray<Object,Object> Var1;
CArray<Object,Object&> Var2;
Var2的效率要高。举例说明如下:
CArray <CPoint,CPoint&> m_Array;
该语句定义一个CArray数组对象,模板类CArray有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为数组元素的类型,该例中是CPoint,即m_Array是 CPoint数组;第二个参数为引用类型,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与第一个参数类型相同,它意味着数组对象作为参数传递时,传递的是数组对象。第二种选择是第一个参数类型的引用,它意味着数组对象作为参数传递时,传递的是数组对象的指针。因此,尤其对于较复杂的数组结构类型,推荐使用引用传递,节约内存同时加快程序运行速度,正如本例使用的是CPoint&。
二、CArray类成员函数
1. 属性
GetSize()获得此数组中的元素数
GetUpperBound()返回最大的有效索引值
SetSize()设置包含在此数组中的元素数
2. 操作
FreeExtra()释放大于当前上界的未使用的内存
RemoveAll()从此数组移去所有元素
3. 元素访问
GetAt()返回在给定索引上的值
SetAt()设定一个给定索引的值;数组不允许扩展
ElementAt()返回一个对数组中元素指针的临时参考
GetData()允许对数组中的元素访问。可以为NULL
4. 扩展数组
SetAtGrow()为一个给定索引设置值;如果必要,扩展数组
Add()在数组的末尾添加元素;如果必要,扩展数组
Append()在数组上附加另一个数组;如果必要,扩展数组
Copy()把另一个数组拷贝到数组上;如果必要,扩展数组
5. 插入/移去
InsertAt()在指定的索引上插入一个元素(或另一个数组中的所有元素)
RemoveAt()在指定的索引上移去一个元素
6. 运算符
[ ]在特定索引上设置或获取元素
三、CArray类使用举例
1. 一条良好的使用原则:
在使用一个数组之前,使用SetSize建立它的大小和为它分配内存。如果不使用SetSize,则为数组添加元素就会引起频繁地重新分配和拷贝。频繁地重新分配和拷贝不但没有效率,而且导致内存碎片
C++ vector的用法(整理)
vector 是向量类型,它可以容纳许多类型的数据,如若干个整数,所以称其为容器。vector 是C++ STL的一个重要成员,使用它时需要包含头文件:
#include<vector>;
一、vector 的初始化:可以有五种方式,举例说明如下:
(1) vector<int> a(10); //定义了10个整型元素的向量(尖括号中为元素类型名,它可以是任何合法的数据类型),但没有给出初值,其值是不确定的。
(2)vector<int> a(10,1); //定义了10个整型元素的向量,且给出每个元素的初值为1
(3)vector<int> a(b); //用b向量来创建a向量,整体复制性赋值
(4)vector<int> a(b.begin(),b.begin+3); //定义了a值为b中第0个到第2个(共3个)元素
(5)int b[7]={1,2,3,4,5,9,8};
vector<int> a(b,b+7); //从数组中获得初值
二、vector对象的几个重要操作,举例说明如下:
(1)a.assign(b.begin(), b.begin()+3); //b为向量,将b的0~2个元素构成的向量赋给a
(2)a.assign(4,2); //是a只含4个元素,且每个元素为2
(3)a.back(); //返回a的最后一个元素
(4)a.front(); //返回a的第一个元素
(5)a[i]; //返回a的第i个元素,当且仅当a[i]存在2013-12-07
(6)a.clear(); //清空a中的元素
(7)a.empty(); //判断a是否为空,空则返回ture,不空则返回false
(8)a.pop_back(); //删除a向量的最后一个元素
(9)a.erase(a.begin()+1,a.begin()+3); //删除a中第1个(从第0个算起)到第2个元素,也就是说删除的元素从a.begin()+1算起(包括它)一直到a.begin()+ 3(不包括它)
(10)a.push_back(5); //在a的最后一个向量后插入一个元素,其值为5
(11)a.insert(a.begin()+1,5); //在a的第1个元素(从第0个算起)的位置插入数值5,如a为1,2,3,4,插入元素后为1,5,2,3,4
(12)a.insert(a.begin()+1,3,5); //在a的第1个元素(从第0个算起)的位置插入3个数,其值都为5
(13)a.insert(a.begin()+1,b+3,b+6); //b为数组,在a的第1个元素(从第0个算起)的位置插入b的第3个元素到第5个元素(不包括b+6),如b为1,2,3,4,5,9,8 ,插入元素后为1,4,5,9,2,3,4,5,9,8
(14)a.size(); //返回a中元素的个数;
(15)a.capacity(); //返回a在内存中总共可以容纳的元素个数
(16)a.resize(10); //将a的现有元素个数调至10个,多则删,少则补,其值随机
(17)a.resize(10,2); //将a的现有元素个数调至10个,多则删,少则补,其值为2
(18)a.reserve(100); //将a的容量(capacity)扩充至100,也就是说现在测试a.capacity();的时候返回值是100.这种操作只有在需要给a添加大量数据的时候才 显得有意义,因为这将避免内存多次容量扩充操作(当a的容量不足时电脑会自动扩容,当然这必然降低性能)
(19)a.swap(b); //b为向量,将a中的元素和b中的元素进行整体性交换
(20)a==b; //b为向量,向量的比较操作还有!=,>=,<=,>,<
三、顺序访问vector的几种方式,举例说明如下:
(1)向向量a中添加元素
1、
1 vector<int> a;
2 for(int i=0;i<10;i++)
3 a.push_back(i);
2、也可以从数组中选择元素向向量中添加
int a[6]={1,2,3,4,5,6};
vector<int> b;
for(int i=1;i<=4;i++)
b.push_back(a[i]);
3、也可以从现有向量中选择元素向向量中添加
int a[6]={1,2,3,4,5,6};
vector<int> b;
vector<int> c(a,a+4);
for(vector<int>::iterator it=c.begin();it<c.end();it++)
b.push_back(*it);
4、也可以从文件中读取元素向向量中添加
ifstream in("data.txt");
vector<int> a;
for(int i; in>>i)
a.push_back(i);
5、【误区】
vector<int> a;
for(int i=0;i<10;i++)
a[i]=i;
//这种做法以及类似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刚开始我也犯过这种错误,后来发现,下标只能用于获取已存在的元素,而现在的a[i]还是空的对象
(2)从向量中读取元素
1、通过下标方式读取
int a[6]={1,2,3,4,5,6};
vector<int> b(a,a+4);
for(int i=0;i<=b.size()-1;i++)
cout<<b[i]<<" ";
2、通过遍历器方式读取
int a[6]={1,2,3,4,5,6};
vector<int> b(a,a+4);
for(vector<int>::iterator it=b.begin();it!=b.end();it++)
cout<<*it<<" ";
四、几种重要的算法,使用时需要包含头文件:
#include<algorithm>
(1)sort(a.begin(),a.end()); //对a中的从a.begin()(包括它)到a.end()(不包括它)的元素进行从小到大排列
(2)reverse(a.begin(),a.end()); //对a中的从a.begin()(包括它)到a.end()(不包括它)的元素倒置,但不排列,如a中元素为1,3,2,4,倒置后为4,2,3,1
(3)copy(a.begin(),a.end(),b.begin()+1); //把a中的从a.begin()(包括它)到a.end()(不包括它)的元素复制到b中,从b.begin()+1的位置(包括它)开 始复制,覆盖掉原有元素
(4)find(a.begin(),a.end(),10); //在a中的从a.begin()(包括它)到a.end()(不包括它)的元素中查找10,若存在返回其在向量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