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接了个小任务:
在单片机液晶屏上做一个密码解锁系统。
需求很简单:
密码输入错误三次后,锁定五分钟。
我当时心想:这不就几行代码的事?
“半天搞定!”
结果,这半天……搞了整整一周。
一、信心满满的开始
我用 FreeRTOS 提供的 xTaskGetTickCount() 来记录时间。思路很直白:
-
输错三次 → 记录当前 tick;
-
每次输入前判断时间差是否超过 5 分钟。
写完跑一遍,发现计时不准。
时间忽快忽慢,有时候还提前解锁。
我开始排查 tick 溢出、任务优先级、中断频率……最后发现——
是我没考虑 FreeRTOS 调度机制 对 Tick 计时的影响。
那一刻,我意识到:
“嵌入式里,所有你以为‘理所当然’的地方,都是坑。”
二、逻辑混乱的救火行动
为了尽快交差,我改成了 while 循环倒计时:
while (lockTime > 0) {
delay_ms(1000);
lockTime--;
update_display(lockTime);
}
测试一测……
问题更多了。
-
锁定两分钟没反应;
-
有时解锁不了;
-
锁定界面还能操作按钮;
-
回到输入界面后,系统又卡死。
整个系统就像一锅乱炖。
三、bug爆炸的周五
周五下午,测试人员在群里疯狂 @ 我:
“锁定状态还可以输入!”
“时间不对啊,3 分钟锁了快 10 分钟!”
领导顺势问一句:
“这个功能今天能过测试吗?”
我看着那行闪烁的倒计时数字,
突然觉得液晶屏都在嘲笑我。
那一刻,我真的有点想钻进主板里去。
四、周六的救赎
周六早上,我主动去加班。
重新设计整个逻辑,用项目原有的 timer 定时器。
✅ 定时器逻辑核心代码(简化版)
volatile uint32_t lock_counter = 0;
volatile bool is_locked = false;
void start_lock_timer(uint32_t seconds) {
lock_counter = seconds;
is_locked = true;
}
void timer_callback(void) {
if (is_locked && lock_counter > 0) {
lock_counter--;
update_display(lock_counter);
if (lock_counter == 0) {
is_locked = false;
show_password_screen();
}
}
}
这里的 timer_callback() 是在主循环定时触发的,不依赖 FreeRTOS tick。
每 1 秒刷新一次界面,倒计时准确无误。
这一版终于稳定运行:
输错三次 → 锁 5 分钟 → 自动解锁 → 可重新输入。
液晶屏上数字从 5:00 → 0:00,那一刻,
我笑得像打通了任督二脉。
五、写在最后
这次小任务,让我学到的不仅是定时器用法,
更是程序员最难学的一课——不要轻视任何需求。
很多时候,问题不是代码难,而是你以为简单的逻辑其实没想透。
五分钟的倒计时,我调了一周;
但这一周的坑,值了。
因为从那之后,我再也不会轻易说:
“这个功能很简单,半天搞定。”
💬 尾声:程序员的共同语言
有没有哪个功能让你原地破防过?
本来以为“手到擒来”,结果调到凌晨三点?
评论区说说你的“社畜名场面”吧 😅
79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