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2简介
1、H2是一个用Java开发的嵌入式数据库,它本身只是一个类库,可以直接嵌入到应用项目中。
H2最大的用途在于可以同应用程序打包在一起发布,这样可以非常方便地存储少量结构化数据。
它的另一个用途是用于单元测试。启动速度快,而且可以关闭持久化功能,每一个用例执行完随即还原到初始状态。
H2的第三个用处是作为缓存,作为NoSQL的一个补充。当某些场景下数据模型必须为关系型,可以拿它当Memcached使,作为后端MySQL/Oracle的一个缓冲层,缓存一些不经常变化但需要频繁访问的数据,比如字典表、权限表。不过这样系统架构就会比较复杂了。
2、H2的产品优势:
纯Java编写,不受平台的限制;
只有一个jar文件,适合作为嵌入式数据库使用;
h2提供了一个十分方便的web控制台用于操作和管理数据库内容;
功能完整,支持标准SQL和JDBC。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支持内嵌模式、服务器模式和集群。
二、下载和安装
1、下载,H2数据库下载地址:http://www.h2database.com/html/download.html。
解压缩后的目录结构:
h2
|—bin
| |—h2-1.4.199.jar // H2数据库的jar包(驱动也在里面)
| |—h2.bat // Windows控制台启动脚本
| |—h2.sh // Linux控制台启动脚本
| |—h2w.bat // Windows控制台启动脚本(不带黑屏窗口)
|—docs // H2数据库的帮助文档(内有H2数据库的使用手册)
|—service // 通过wrapper包装成服务。
|—src // H2数据库的源代码
|—build.bat // windows构建脚本
|—build.sh // linux构建脚本
此时就算“安装”完成了。
三、运行模式与运行方式
(一)运行模式
H2有三种运行模式。
1、内嵌模式(Embedded Mode)
内嵌模式下,应用和数据库同在一个JVM中,通过JDBC进行连接。可持久化,但同时只能一个客户端连接。内嵌模式性能会比较好。
2、服务器模式(Server Mode):使用服务器模式和内嵌模式一样,只不过它可以跑在另一个进程里。
3、混合模式
第一个应用以内嵌模式启动它,对于后面的应用来说它是服务器模式跑着的。混合模式是内嵌模式和服务器模式的组合。第一个应用通过内嵌模式与数据库建立连接,同时也作为一个服务器启动,于是另外的应用(运行在不同的进程或是虚拟机上)可以同时访问同样的数据。第一个应用的本地连接与嵌入式模式的连接性能一样的快,而其它连接理论上会略慢。
(二)连接方式
1、以嵌入式(本地)连接方式连接H2数据库
这种连接方式默认情况下只允许有一个客户端连接到H2数据库,有客户端连接到H2数据库之后,此时数据库文件就会被锁定,那么其他客户端就无法再连接了。
连接语法:jdbc:h2:[file:][<path>]<databaseName>
例如:
jdbc:h2:~/test // 连接位于用户目录下的test数据库
jdbc:h2:file:/data/sample
jdbc:h2:file:E:/H2/gacl(Windows only)
2、使用TCP/IP的服务器模式(远程连接)方式连接H2数据库(推荐)
这种连接方式就和其他数据库类似了,是基于Service的形式进行连接的,因此允许多个客户端同时连接到H2数据库。
连接语法:jdbc:h2:tcp://<server>[:<port>]/[<path>]<databaseName>
范例:jdbc:h2:tcp://localhost/~/test
3、H2数据库的内存模式
(1)、H2数据库被称为内存数据库,因为它支持在内存中创建数据库和表。
(2)、注意:如果使用H2数据库的内存模式,那么我们创建的数据库和表都只是保存在内存中,一旦服务器重启,那么内存中的数据库和表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