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C中使用vector步骤:
1、添加头文件:
#include <vector>
using std::vector;
2、定义一个vector
//整形容器
vector<int> intVector;
//字符串容器
vector<CString> strVector;
//自定义数据结构容器
struct MY_STRUCT
{
int number;
CString str;
};
vector<MY_STRUCT> myVector;
3、操作
(1)添加元素:push_back()
如:intVector.push_back(1);
(2) 访问数据:容器的数据访问和数组一样,直接使用下标访问。
如:intVector[5] = 1;
if(intVector[2] == 100)
{
//
}
(3) 删除一个下标为i的元素:erase();
intVector.erase(intVector.begin() + i); //要使用begin()得到初始位置。
(4)得到vector的长度。
intVector.size();
(5)清除vector
intVector.clear();
一般上面几个用法就已经够用了,如果需要用到其他用法,请看下面的吧。
4、全部用法
1. v.push_back(t) 在容器的最后添加一个值为t的数据,容器的size变大。
另外list有push_front()函数,在前端插入,后面的元素下标依次增大。
2. v.size() 返回容器中数据的个数,size返回相应vector类定义的size_type的值。v.resize(2*v.size)或
v.resize(2*v.size, 99) 将v的容量翻倍(并把新元素的值初始化为99)
3. v.empty() 判断vector是否为空
4. v[n] 返回v中位置为n的元素
5. v.insert(pointer,number, content) 向v中pointer指向的位置插入number个content的内容。
还有v. insert(pointer, content),v.insert(pointer,a[2],a[4])将a[2]到a[4]三个元素插入。
6. v.pop_back() 删除容器的末元素,并不返回该元素。
7.v.erase(pointer1,pointer2) 删除pointer1到pointer2中间(包括pointer1所指)的元素。
vector中删除一个元素后,此位置以后的元素都需要往前移动一个位置,虽然当前迭代器位置没有自动加1,
但是由于后续元素的顺次前移,也就相当于迭代器的自动指向下一个位置一样。
8. v1==v2 判断v1与v2是否相等。
9. !=、<、<=、>、>= 保持这些操作符惯有含义。
10. vector<typeName>::iterator p=v1.begin( ); p初始值指向v1的第一个元素。*p取所指向元素的值。
对于const vector<typeName>只能用vector<typeName>::const_iterator类型的指针访问。
11. p=v1.end( ); p指向v1的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位置。
12.v.clear() 删除容器中的所有元素。12.v.clear() 删除容器中的所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