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函数式编程、链式编程

本文深入探讨函数式编程的基本概念与特性,强调纯函数编程的重要性,并介绍链式编程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在Objective-C中实现链式调用。

最近看一本书,提到了关于函数式编程和响应式编程,就特地在网上找资料,整理整理,理解理解其差异,就顺带写了这个。

一、函数式编程

首先,要去了解了解block,可以看看这篇文章Objective-C中的block

1、解释

Functional Programming
函数式编程其实是一种编程思想、编程方式,这个编程思想的重点是在函数上的理解,特别是对函数状态的理解,更深的是函数在Stateless的状态。

2、特性:

函数式编程强调的是纯函数编程,也就是不依赖外部状态,也不改变外部状态。简单的理解就是,函数调用的结果不依赖调用的时间和空间状态;同时,这种函数是线程安全的。

  时间状态:变量一旦有了状态,它就有可能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时间是最不可预知的因素;
  空间状态:如果把一个线程看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在程序的世界当中,空间会产生交叉重叠。一个变量如果可以被两个线程同时访问,它的值如果可以在两个空间发生变化,这个变量同样变得很危险。
3 常规关键字
  高阶函数:参数为函数或返回值为函数的函数  //函数式编程就是指这种高度抽象的编程范式
  惰性求值:就是我们常常口语化的“懒加载”,表达式赋值给变量时,并不会马上参与计算求值,是当变量被调用时候才会计算。通过按需加载计算提升性能

其实函数式编程并不会减少我们的代码量,它只是改变的只是我们书写代码的方式而已。这可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二、链式编程

平时我们经常在项目里使用Masonry,使用的时候大致会这样写:

[self.yellowView mas_makeConstraints:^(MASConstraintMaker *make) {
    make.left.equalTo(self.view).with.offset(10);
    make.top.equalTo(self.view).with.offset(10);
    make.right.equalTo(self.view).with.offset(-10);
    make.bottom.equalTo(self.view).with.offset(-10);
}];

在里面我们看到这样的句子:

make.left.equalTo(self.view).with.offset(10);

通过"."语法,将需要执行的代码连续的书写,就叫做链式编程,它使得代码简单易懂。
现在要实现这种效果,我们举一个例子,由最常见的实现方式,然后逐步修改,最后实现想要的最终效果,比如2-3+4
想要实现的最后的效果为:

self.add(2).subtract(3).add(4).getResult;
1、最常见的实现
//  TestLinked.h
@interface TestLinked : NSObject
- (void)add:(NSInteger)value;
- (void)subtract:(NSInteger)value;
- (NSInteger)getResult;
@end
//  TestLinked.m
@interface TestLinked ()
@property (nonatomic, assign) NSInteger result;
@end

@implementation TestLinked
/**
    第一种实现方式
*/
- (void)add:(NSInteger)value{
    self.result += value;
}
- (void)subtract:(NSInteger)value{
    self.result -= value;
}
- (NSInteger)getResult{
    return self.result;
}
- (void)testRun_1{
    [self add:2];
    [self subtract:3];
    [self add:4];
    NSInteger result = [self getResult];
    NSLog(@"result = %ld",(long)result);
}
@end

第一种实现就是简单的实现计算,逐步完成。
但是我们想实现函数的这样实现时:add(2),我们第一反应的是block,因为block的使用时,就是直接用”()“来表示,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将函数的返回值改为block,这样就可以实现"()"的使用了,也就贴合我们目的的使用方式了。

2、将函数的返回值全部更换为block
- (void (^)(NSInteger))add;
- (void (^)(NSInteger))subtract;
- (NSInteger)getResult;

具体的实现如下:

/**
 将函数的返回值变成block
 */
- (void (^)(NSInteger))add{
    __weak typeof(self) wself = self;
    void (^addResult)(NSInteger) = ^(NSInteger value){
        wself.result += value;
    };
    return addResult;
}
- (void (^)(NSInteger))subtract{
    __weak typeof(self) wself = self;
    void (^subtractResult)(NSInteger) = ^(NSInteger value){
        wself.result -= value;
    };
    return subtractResult;
}
- (NSInteger)getResult{
    return self.result;
}

- (void)testRun_2{
    //逐步写法
    void (^addBlock)(NSInteger) = self.add;
    void (^subtractBlock)(NSInteger) = self.subtract;
    addBlock(2);
    subtractBlock(3);
    addBlock(4);

    //简写
    self.add(2);
    self.subtract(3);
    self.add(4);

    NSInteger result = [self getResult];
    NSLog(@"result = %ld",(long)result);
}

在调用的地方,写了两种方式的实现,一种是逐步的,一种是直接简写。我们看到了基本的实现。在代码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地方

    self.add(2);
    self.subtract(3);
    self.add(4);

在里面,我们看到每次调用都是用self来发起的,如果想实现这种效果

 self.add(2).subtract(3).add(4);

那么我们需要对self.add(2)这个block提供返回值,而返回值的类型也就是self,即写到的TestLinked类型,这样就可以实现连续的调用。

3、为block添加返回值
- (TestLinked *(^)(NSInteger))add;
- (TestLinked *(^)(NSInteger))subtract;
- (NSInteger)getResult;
/**
 为block添加返回值,返回值类型为TestLinked
 */
- (TestLinked *(^)(NSInteger))add{
    __weak typeof(self) wself = self;
    TestLinked *(^addResult)(NSInteger) = ^(NSInteger value){
        wself.result += value;
        return wself;
    };
    return addResult;
}
- (TestLinked *(^)(NSInteger))subtract{
    __weak typeof(self) wself = self;
    TestLinked *(^subtractResult)(NSInteger) = ^(NSInteger value){
        wself.result -= value;
        return wself;
    };
    return subtractResult;
}
- (NSInteger)getResult{
    return self.result;
}
- (void)testRun_4{
    NSInteger result = self.add(2).subtract(3).add(4).getResult;
    NSLog(@"result = %ld",(long)result);
}

这样就实现了链式的效果。

逐步实现这个过程,其实是一步一步的改变方法的实现,最后满足要求而已。关键里面的使用是block。

【四轴飞行器】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的研究展开,重点介绍了基于Matlab的建模与仿真方法。通过对四轴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构建了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并实现了姿态与位置的动态模拟。研究涵盖了飞行器运动方程的建立、控制系统设计及数值仿真验证等环节,突出非线性系统的精确建模与仿真优势,有助于深入理解飞行器在复杂工况下的行为特征。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多种配套技术如PID控制、状态估计与路径规划等,展示了Matlab在航空航天仿真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编程能力的高校学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无人机系统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尤其适合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研究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四轴飞行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验证,支持算法快速原型开发;②作为教学工具帮助理解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过程;③支撑科研项目中对飞行器姿态控制、轨迹跟踪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文中提供的Matlab代码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模块的实现细节,同时可延伸学习文档中提及的PID控制、状态估计等相关技术内容,以全面提升系统仿真与分析能力。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