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片组合一组动作就可以生成毫无违和感的视频!

字节跳动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发布的MagicAnimate是一款基于扩散模型的人体动画工具,能将人物图片与动作动画结合生成高质量视频。该开源项目因其易用性和灵活性受到广泛关注。

你敢信,1张人物图片 + 1张动作动画,就可以生成一段视频。网友直呼:“主播/视频UP主可能快要下岗了!”

(模型视频来源于网络)

本周,字节跳动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发布了一款开源项目 MagicAnimate,在GitHub开源网站上发布不到4天,就收揽了 6.4k Star!受到了一大批科技大佬和互联网从业者的关注,并有网友在抖音上发布了试用效果,简直杠杠的!

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款由字节跳动、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研发的宝藏AI视频工具

项目介绍

MagicAnimate 是一款使用扩散模型实现的时域一致的人体图像动画工具。

它可以通过对人体图像进行扩散模型的运算,实现高质量、自然流畅的人体动画效果。MagicAnimate 具有高度的可控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微调参数来实现不同的动画效果。

它适用于人体动画创作、虚拟角色设计等领域。

你可以可以采用任何具体人像的图像照片+动作视频,去生成一个具有自己风格的人物动作,以下是网友采用网络上一张照片再加上跑步动作生成的。

(效果图来源于网络)

在线体验

官方团队在HuggingFace中开放了在线体验的模型Spaces。

模型在线体验地址:https://huggingface.co/spaces/zcxu-eric/magicanimate

具体使用步骤也非常简单,只需3个步骤即可:

  • 先上传一张静态人物图片

  • 在上传想要生成的动作demo视频

  • 最后调整参数,点击“Animate”即可生成

本地搭建使用

如果想要在本地计算机搭建模型使用,需要先下载以下 2 个预训练基础模型和 1 个MagicAnimate模型。

  • stable-diffusion-v1-5;

  • sd-vae-ft-mse;

  • MagicAnimate

Python 语言依赖需要python版本在3.8及以上, CUDA>=11.3, ffmpeg音视频处理工具

快捷安装命令: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在单个 GPU 上运行推理:

bash scripts/animate.sh

使用多个 GPU 运行推理:

bash scripts/animate_dist.sh

在单 GPU 上启动本地 gradio 演示:

python3 -m demo.gradio_animate

如果您有多个 GPU,请启动本地 gradio 演示:

python3 -m demo.gradio_animate_dist

然后在本地浏览器中打开gradio demo即可体验。

总结

MagicAnimate 的主要应用领域:

1、未知领域动画:MagicAnimate可以为油画和电影角色等未知领域图像制作跑步或做瑜伽的动画。

2、结合T2I扩散模型:将MagicAnimate与DALLE-3生成的参考图像结合,制作各种动作的动画。

3、多人动画:根据给定的运动,为多个人制作动画。

MagicAnimate 产品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它的高质量和自然流畅的动画效果。使用扩散模型处理人体图像,能够生成逼真的人体动动效果,使得动画更加栩栩如生。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MagicAnimate的可控性和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微调参数,实现不同的动画效果,使其适应不同的创作需求和风格。

与阿里的Animate Anyone相比,画面质量,人物一致性上、手部和面部动作 MagicAnimate 差一些,但MagicAnimate支持多人。

<think> 首先,用户意图是“查询违和感的意思”,用户问题是“违和感的意思”。我需要理解“违和感”这个词的含义。 “违和感”是一个中文词汇,源自日语“違和感”(iwakan),意思是“不协调感”、“违和感”或“不自在的感觉”。在中文中,它常用于描述一种事物或情境看起来不自然、不协调的感觉。 我的任务是: - 通过调用网络搜索工具进行检索(虽然我不能实际调用,但在这个模拟中,我会基于知识回忆)。 - 整合检索到的内容,生成详细且清晰的回答。 - 遵守格式要求: - 避免第一人称。 - 避免步骤词汇如“首先”、“然后”。 - 将答案组织为多个方法或步骤,在每个步骤间换行。 - 如果有代码或公式,使用指定格式,但这个问题可能不需要。 - 在回答末尾添加相关问题部分,格式严格为: §§相关问题§§: 1. 问题1 2. 问题2 3. 问题3 回答结构: 1. **解释“违和感”的意思**:基于搜索,整合定义、来源和用法。 - 定义:指事物或情境中出现的不自然、不协调的感觉。 - 来源:起源于日语“違和感”,常用于中文语境中描述视觉、听觉或情境上的不适。 - 例子:比如一张照片中有人物姿势不自然,或者一个场景不符合逻辑时,会感到违和感。 2. **组织为多个方法或步骤**:由于用户查询的是意思,我可以将其组织为不同的方面,而不是步骤。要求是“组织为多个方法或步骤”,所以我可以分点解释。 - 例如: - 定义解释 - 来源背景 - 常见用法 - 示例说明 每个点之间换行。 3. **避免使用第一人称和步骤词汇**:使用中性语言。 4. **最后添加相关问题**:基于原始问题,生成至少3个相关问题。它们应该相关,比如关于词源、用法、相关概念等。 生成相关问题: - 原始问题:违和感的意思 - 相关问题示例: 1. 违和感在日语中的起源是什么? 2. 如何在句子中正确使用“违和感”? 3. 违和感与“不协调”有什么区别? 确保问题基于回答内容。 完整回答结构: - 开头直接解释。 - 分点组织(每个点换行)。 - 结尾添加相关问题部分。 最终回答草稿: 解释“违和感”: - “违和感”指一种不协调或不自然的感觉。 - 源自日语“違和感”,常用于中文描述情境的不适。 - 例如,在图像或故事中看到不合理时会感到违和感。 组织: 违和感的定义:描述不自然感的词汇。 来源背景:来自日语,融入中文。 常见用法:在艺术、日常中描述不适。 示例:具体例子。 相关问题: §§相关问题§§: 1. 违和感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是什么? 2. 如何消除违和感的设计技巧? 3. 违和感与 uncanny valley 的区别是什么? </think> 违和感指事物或情境中出现的不协调、不自然的感觉,常使人感到不适或奇怪。该词源自日语“違和感”(iwakan),在中文中广泛使用来描述视觉、听觉或逻辑上的不一致。 定义核心:表示感知上的冲突或矛盾,如画面元素不匹配或事件发展反常。 来源背景:日语词汇融入中文网络语境,强调主观体验而非客观事实。 常见应用:用于艺术评论、日常生活描述或心理分析,例如图像处理失误导致人物比例失调时产生违和感。 实际示例:观看特效电影时,若CGI人物动作僵硬,观众易生违和感;社交场合中言行不一也会引发此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孜孜孜孜不倦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