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76)
- 资源 (11)
- 收藏
- 关注
原创 关于读完《毛泽东选集》的一些思考迭代
教育的即时性和延时性,教育提前为你灌输思想,在拥有阅历那一刻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就像一个闭环,多年以后一个瞬间你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那时书本和老师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他们的任务。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以及佛家的“不可说”,如果用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用二维来描述三维的事物,始终会存在信息失真。观其共性,察其个性,相对的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是好人,什么条件下是坏人。大部分人之所以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大部分时候只能感性的认识周围的事物,无法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从而无法指导改善自己的实践。
2025-04-12 23:22:56
330
原创 避免无谓的争论 - 六顶思考帽
六顶思考帽是一种思维训练模式,由爱德华·德·博诺博士开发,旨在提供一种全面思考问题的模型。这种模型通过使用六种不同颜色的帽子来代表六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帮助人们从多个角度。针对这个问题,求助了一下AI。了解到问题的本质在于,双方的争论并没有在相同的轨道上,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大家相互不理解,最终导致耗时耗力却没有结论。不知道你是否也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碰到过类似耗时耗力的讨论or争论,耗费心力的同时最后不了了之。最近,碰到好几场既耗时又耗力的问题讨论,但是花了时间与精力却没讨论个所以然来!有没有什么好的解法呢?
2024-12-02 00:09:23
435
原创 《决策思维:人人必备的决策口袋书》
在你成为领导者之前,成功只与个人的成长有关;在你成为领导者之后,成功都与别人的成长有关。伟大的代价是责任”(The price of greatness is responsibility)是丘吉尔的名言。愿意付出更大的代价、承担更大责任的人,就可以更伟大。完美如果是目标,进步就是指标。
2024-10-27 11:39:20
769
原创 《关于构图问题》
这是一本讲绘画技巧的书,但仔细琢磨体现出不易察觉的东方哲学思想。中国画讲究意境与留白,留白不代表“空”,而是代表对“实”的延伸,留下瞎想空间,实现对“有限(实)”的超越。
2024-10-27 10:33:07
1041
原创 《当尼采哭泣》
这是一个相互救赎的故事。故事铺垫比较冗长,看到一半的时候一度看不下去。直到看到最后两章才最终感觉值得一看。很多表层现象,就像露出水面的冰山。解决表面的问题,需要深挖冰山水下的部分。一个人碰到的最难解决的问题不在外部,而是内在的心理问题,面对心理问题,只有深挖原因,从内心深度释然,才能获得解放。
2024-10-20 23:49:17
852
原创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这是看过的错别字最多的一本书,错别字多并不是这本书的缺点,反而是一个亮点。全书以“近步抱告”的形式讲述了想变“聪明”的查理的故事。很治愈,也很虐心。聪明有聪明的代价,看到的感受到的越多,需要强大的内心去承受“复杂”的压力。这就是为什么说越单纯越快乐的道理吧。
2024-10-20 23:22:17
385
原创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古代没有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科学,那时的人们主要致力于对哲学——神秘主义真理的思考,而且达到相当的程度。但即便是巫术,其出身也是高贵的,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包括我刚才举例的阿布拉克萨斯学说。阿布拉克萨斯源自希腊咒语,是某个魔法神的名字,现在某些原始部落依然保留了崇拜它的习惯。其他人则有自己的戒条:正派人惯常做的事于他可能是禁忌,而他自认合理的或许遭他人唾弃。我很关注不同的人为自己想象出来的上帝是什么样,这是我十分感兴趣的课题。人类的理想其实都源自无意识的灵魂——梦境,并在其中摸索未来的可能性。
2024-05-26 23:38:14
673
原创 《宝贵的人生建议》
对于后续不会再经历同样一遍的事情,可以总结思考形成新的洞见与认知迭代,指导后续类似场景做得更好,形成与提炼成可迁移的经验教训。原文:在写作过程中,我的主要精力是用在这个方面:把这些重要的经验教训浓缩为尽可能紧凑简炼、易于传播的语言。随着不断的成长,步入社会,经过社会的锤炼,生活的毒打,越来越理性,理性久了就越发像一台机器,缺少了生命所独特的情感…实践证明,这样做能够极大的缓解压力与焦虑,从小事上获得的成功与正向反馈能够促进艰难事项的推进。原文:那不是你的错,不代表那不是你的责任。
2024-05-26 23:36:40
1369
原创 《楞严大义今释》
大约在十年前就买了纸质书,一直在吃灰中…为什么会一直吃灰呢?同期还买了《金刚经说什么》《禅宗与到家》《论语别裁》《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等南怀瑾的书。要说看完有没有收获?的确是有不少感触和思考的。但是这类书特别难读,从现代人的视角出发,佛经里举的例子很多逻辑漏洞,用如今的话讲就是封建迷信。必须把自己带入到上千年那个时候的社会认知里,才能理解佛祖讲的例子的合理性,以及理解例子背后要表达的核心观点,这个核心观点是没有问题的,是充满善意的。他只是用了当时的听众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述而已。
2024-02-24 15:59:17
783
原创 关于企业增长与个人成长
首先一个问题是:企业会永远增长下去吗?个人需要永远成长下去吗?接着一个问题是:当企业不再增长了作为打工人应该如何应对?个人到了成长的天花板该如何应对?
2024-01-07 16:59:54
452
原创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复盘的方式也极为简单,通常只需3点:①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②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③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无论何时,都要把对方的情绪和意见分开对待,这样,即使在最糟糕的事情中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我们可以在很小的年纪就拥有比同龄人更高的认知水平,因为那些只行走不反思的人,即使在生活长河中站上很久,也依然两手空空。刻意练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带着清晰的目标去学习。
2023-10-22 17:30:47
1599
原创 知识深度 VS 知识广度
职业生涯的前期需要执行力,因此需要更多的锻炼知识深度。越往后需要更多的做决策,因此要更多提升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帮助更快的朝着目标进。发知识广度:帮助找到最优的路径。
2023-09-17 00:08:27
218
原创 《李想·产品实战16讲》笔记
安全感,价值感和向往感。做产品的人,要从行业视角,切换到用户视角,把自己放置到真实的使用场景中去,这样,其实你很容易发现,惯性中包含的不合理之处。那做一款产品,到底什么叫价值感?价值感,就是面对你的目标用户群,他们花同样的钱,买到的功能和体验,是不是对自己最好的,而不是汽车厂商自己刷出来的存在感。怎么去提升向往感?核心就在于,要想办法让产品,能够唤起用户心中向往的场景。让用户有向往感,关键还是看,你对用户使用场景的洞察,是不是足够接近本质。掌控自己的命运,挑战成长的极限。
2023-09-09 17:43:40
18576
原创 读《卡拉马佐夫兄弟》记录
夜班更深的时候,九十多岁的大法官悄悄走进地牢,对耶稣说:‘你不能再说任何话了,你说的话已经写在那本书上(指《圣经》),你已经把统治的权力交给我们……你认为人类应该拥有自由,可是几百年来我们发现自由带给世界的是混乱,人们需要的是面包,于是我们开始管理人类的自由,分发给他们面包;小说中印象比较深的点有“一个蒜头”、“一斤榛子”、“宗教大法官”、以及最后部分的公诉人与辩护人的交锋也很精彩(犯罪的心里解析是一把双刃剑,不同的刃有不同的解读)然而,作为万能的上帝,只想给人民唯一的自由,甚至自由选择信仰的自由。
2023-07-30 14:53:08
197
原创 关于校招&社招&外聘面试的一些总结
具体策略大部分为深挖候选人简历中的重点项目入手,根据对项目问题的识别(必要性:真问题or假问题、重要程度&影响范围:大问题or小问题)、策略的制定(挑战的应对,方案的权衡中是否高要求追求卓越)、过程的管控(沟通协作、风险应对与策略调整)、目标达成(即使结果不好也能分析总结问题根因与改进方案)来判断候选人是否符合岗位要求。外聘:主要考察技术能力,判断是否能够独立承接住业务需求的评审与最终交付,更多看技术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抗压能力、责任心。核心目标为满足业务支撑要求,不出问题。
2023-03-25 21:16:06
201
原创 《刀锋》读书笔记
刀锋(毛姆长篇作品精选)毛姆50个笔记点评认为好看的确是完美的结局。《刀锋》里面的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艾略特的势利,拉里的自由,伊莎贝尔的现实,苏珊的清醒,索菲的堕落,至于“我”就是负责记录他们每个人不同生活方式的人。 第三章后来,我写的一部剧本意外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很快我便意识到艾略特对待我的态度变了。 第七章我惊讶地发现拉里还在埋头读着那本书。自我离开他以后,他似乎就没有动过地方。我四点钟离开阅览室时,他还在那里。他的这种非常强的专注精神令人难忘。他既没有注意到我来,也没有注意到我走。 第
2023-02-19 22:04:44
779
原创 《悉达多》
微信读书推荐值92.3%,豆瓣读书9.0分。全书总共5.6W字,三个多小时可读完。这本书跟《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样,都是讲旅行的书 - 人生旅行。从青年悉达多的“出世”,到中年悉达多的“入世”,再到老年悉达多的求得圆满。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佛学中的“不可说”,并不是指不能说出来,而是指所有的语言都无法准确的描述出要义。说出来始终会表达不准确,容易望文生义,忽略本质。也因此知识能够分享,然而智慧却不能。但是它可以感受到,体验到。有一句话叫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022-11-13 16:09:29
988
原创 DIKW - 信息的分层
有差不多三个月没有更新公众号文章了,最近看到关注在不断增加,总感觉对不住关注公众号的同学,所以忍不住上来更新一下最近的认知迭代,希望对大家也有所帮助,有所收获。有这么一句话:“你只看到了第二层;而你把我只想成了第一层;实际上,我是第五层!”很多人看到这句话觉得是一个段子,一笑置之。实际上,这个场景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怎么判定有多少层,又怎么衡量自己在第几层?如何分析第一层还是第五层这个哲学问题呢?有一个这么一个模型:DIKW。如图所示:金字塔从底层往上分别是 Data数据 -> Infor
2021-11-14 00:18:58
950
原创 GMTC 2021 前端团队管理专题 - 思维脑图
本周一上午参加了GMTC的《前端团队管理》专题的三场分享。从整体上来看,第一场分享的质量比较高,有很多团队管理相关的新的体会与思考,值得深入阅读一下。整理了一下对应的思维导图如下:从野战排到常胜军2.前端团队的价值创造之路3.从面向交付到面向价值很多初级管理者会觉得管理是一门玄学,实际上管理是一门科学与知识体系,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在实际中多总结与思考,刻意练习,才能带领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PPT地址:https://ppt.infoq.cn/list/gmtcbj2021
2021-07-12 00:50:20
650
原创 CSS权重计算规则
最近准备校招生的培训材料,关于CSS的权重计算规则,正好梳理了一下,顺便整理分享出来。规则CSS的权重计算有如下几类:类型权值第一等:!important,优先级最高10000第二等:内联选择器,如style=“”1000第三等:ID选择器,如#container0100第四等:类、伪类、属性选择器,权值00100010第五等:元素选择器,如div p,权值00010001第六等:通配符,子选择器,相邻选择器0000第七等:继承样式无
2021-07-04 22:11:06
960
2
原创 要忙得有价值
报销加班打车交通费,发现最近一个多月加班比较厉害。复盘了一下,最近的事情的确是比较多,忙不过来。但是仔细想了一下,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一个是会给团队同学带来隐性的压力,卷王驾到,瑟瑟发抖,压力山大。另外一个说明个人对工作的重点以及对应的时间安排还需要提高;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每件事都要做到100分,显然会造成队列堵塞,需要加班处理;还有一个就是反映出事项的向下拆解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接下来需要长期思考与锻炼下面两点。抓大放小。即抓住事情的重点与优先级。所有的事情按重要与紧急程度划分可以有如下几种,以.
2021-06-27 21:53:52
167
原创 关于个人成长
最近上半年就快结束了,和团队同学1on1沟通,都会聊到个人成长的话题。相信所有人都是希望在工作中得到成长的,但是很多人对于个人成长这件事情却找不到目标与方向,感觉很懵逼。直观感受就是很虚的一个东西,无法定量化,从而无法有效评估。之前看到一个观点说是成长不是爬楼梯,人的成长是非线性的、非连续性的、跃迁性的,可能会阶跃性上升,也可能会跃迁性下降。在工作中,技术能力强的同学往往会慢慢变为一个小组长,然后会是一个管理者。如果他很好的适应了管理角色,带领团队能够在技术与业务上拿到很好的结果,那么个人能力就得到.
2021-06-20 22:25:28
205
原创 如何在工作中干出亮点与成绩?
在工作中如果干出亮点和成绩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由浅入深的探讨一下。成绩都是脚踏实地的干出来的,那么首先就需要知道有哪些事情可以干,即如何才能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有两个简单的方法。第一个,到一线中去,到细节中去,到实际用户中去。很容易就会发现用户的痛点,系统的漏洞,以及哪些可以改进的点。就好比前几天很火的体验当外卖员的副处长,深入一线,体验外卖员这个群体是怎么样的。只有这样才能深切体会到外卖员这个群体的不易与艰辛,思考如何做好对这个群体的保障。第二个,提高现有的标准。比如之前的系统上线.
2021-06-14 20:35:44
2333
原创 《人性的枷锁》收录
这是一本读过的书中感觉读起来最顺畅的书,整本书很长,从去年十月份就开始读,一直读到最近才读完。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字数多,而是一直希望慢一点读,难得读到一本好书,不想那么快就读完。在这里,希望通过阅读中的这些笔记勾起更多人去读一读本书的兴趣。成长本来就是一条不可逆的道路,更恐怖的是,它往往还是一条孤独的单行车道。只愿我们能在别人的故事中,切身体味或已逝去,或未到来的岁月。不知不觉,菲利普养成了这世上最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习惯——阅读。他没有意识到在自己心中已经搭起了一个避难所,一个能够远离生.
2021-06-06 00:13:08
1202
2
原创 你为什么换工作?
在18年从传统行业大跨度转到互联网行业的时候就想写一篇为什么当时要换工作的文章,因为当时在公司做产品研发,顺风顺水,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换个赛道从零开始呢?今天就来讲一讲为什么要换工作这个话题。时间回到18年,工作的第八年,第二份工作。那个时候在中国软件,负责一个基础开发框架产品的研发和迭代,属于一个小TL,挂着一个高级系统架构师的Title,上面就是部门总经理,薪资待遇也还不错,过着早九晚五的日子,很少加班,也没有任何的业务压力。由于是国企,稳定性也是杠杠的,甚至是能干到退休的那种!~按理说,应.
2021-05-30 18:13:16
487
原创 《原则》收录
最近读完了《原则》一书,书中有很多观点与有价值的信息值得收录与分享出来。大多数人都有情绪化倾向,不会严格遵守逻辑,所以他们通常会对短期结果反应过度:情况不好时他们放弃,并以过低的价格脱手;好的时候他们又以过高的价格买进。我发现这个道理不仅对投资适用,对人和事物的关系同样适用:明智的人在经历各种沉浮时都始终盯紧稳健的基本面;而轻浮的人跟着感觉走,做出情绪化的反应,对于热门的东西一拥而上,不热的时候又马上放弃。相信拥有把事情探究明白的能力,要比拥有如何做某件事的具体知识更重要。一个管理者能够.
2021-05-23 11:05:14
139
原创 关于探索型与建设型技术项目
每到季度的开始或者年初,总是会需要去规划接下来要做哪些技术事项。一个是希望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去解决业务中的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大家找到活儿干!~技术项目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探索型技术项目,一种为建设型技术型项目。先说一下探索型技术项目。这种项目一般只会存在于成熟型业务,该解决的痛点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好摘的果子都已经摘完了的场景。试想,对于冲刺型业务每天需求都忙不过来,怎么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做探索型的技术事项呢。探索型项目大部分都属于业界中的无人区,没人做过,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更不知道做.
2021-05-16 01:04:01
472
原创 成长的来源是什么?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成长的来源是什么?是什么帮助了我们的成长?怎么样才能得到成长?在刚入职场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进一个大公司,去一个好部门,有一个好老板手把手带就能够飞速成长了。实际上,你确定能够被带得动?从这么多年的观察来看,成长快的人往往都是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勤于总结与突破自我的人。好的环境,周围优秀的人潜移默化影响,能够指导自己的好领导只是给自己提供信息输入,让自己少走弯路而已。从成长提高的线性过程来看,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流程:大量信息输入 -> 结构化总结沉淀 -> 不断.
2021-05-09 18:44:45
329
原创 再见,双门洞
我是一个很少看电视剧的人,因为觉得电视剧特别消耗时间,而且大部分电视剧灌水都很严重,动不动就几十集,质量堪忧。不求题材的深刻,甚至不求视觉、镜头语言的表达,就连最基本的剧情逻辑也生搬硬套,当观众是傻子,所以总是不愿意接触电视剧。年前约一个朋友吃饭,给我说最近在看《请回答1988》,推荐我也看一看,说很不错。然后,后面在朋友圈以及在看的《人性的枷锁》一书的评论中看到这部剧的名字。春节期间正好时间充裕,正式开启了看剧之旅。这是一部越看越不舍得看完的一部剧,网上搜了一下,好多人都说已经好几刷了,在网易云音乐主.
2021-05-06 15:51:52
228
原创 你是一个“奋斗逼”吗?
第一次看到奋斗逼这个词的时候,内心实际上是有些不快的,因为自己就是那个一直在奋斗的人,还从不停歇…自认为这么多年下来,跟周围的人相处都挺愉快的,也不是一个喜欢加班的人,喜欢到点就走那种。甚至是一行代码刚敲到一半,留下半截单词还没敲完,旁边的兄弟一叫吃饭,马上就能合上电脑走人那种,吃饭最重要!~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反复想了想,问题可能在于对奋斗的定义上。大家反感的是从老板那儿大包大揽为了挣表现;反感的是下班老板不走自己坚决不走,反而还表现得更忙;反感的是无脑的加班996;反感的是曾经某米喜欢很.
2021-04-24 14:52:43
160
原创 认知的提升才是迈向下一阶段的关键
最近帮助组里的同学review晋升材料,发现都不约而同的有如下几个共通的问题。缺乏着重点以及数据支撑,目标与结果不够一致材料缺少结构化,不仅体现在内容结构化上,还体现在思考结构化上材料展现出来的内容没有match到「能力模型-评委版」上要求的点,给人的感觉就是内容缺少对应职级的高度对于这几个问题,分析了一下原因文档能力欠缺,平时缺少练习输出缺少对对应职级能力模型的理解,或者说表达出来的内容没有往对应职级的能力模型上面靠齐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平时缺少思考、沉淀、准备。临场从零开始思考整理材料.
2021-04-17 18:02:30
207
原创 这个世界还是相对公平的
从两件小事讲起。一件事为前两天的早上,忘记了上午10点需要参加一个很重要的会议,在地铁上才想起这么一档子事情,导致出地铁就一顿狂奔,由于出门的时间偏晚,一路跑到公司还是迟到两分钟!还有一件事情是最近在做春招实习的简历打捞,给我的感受就是竞争太过激烈,很多国内外名牌大学的简历纷至沓来,就为了竞争一个实习岗位,真的是牛人之间的竞争。这也造成身边的同学大都有不错了学历,相对自己的学历,真的很难拿出手。有时就在想,这些同学起点真不错,而我工作了很多年才有他们相同的起点平台,真的很不容易!对于这两件发生在自己.
2021-04-10 16:07:53
202
1
原创 关于技术分享的意义
最近团队的一位同学在做小游戏开发的技术调研,然后呢我要求在完成调研后做一次技术分享;另外一个同学在做页面秒开率优化的事项,要求完成事项后沉淀一篇以实际案例讲解如何做秒考率优化的文章,并在团队中分享一下。之所以为要求他们都做一次分享,在我的角度有如下几个原因对个人而言:帮助自我沉淀与总结在团队中通过技术分享建立技术影响力借助技术分享锻炼文档能力与演讲能力,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把要讲的内容呈现给观众对团队而言:收益扩大化。把一个人的总结收获,扩散到团队的所有人收益持久化。通过沉淀下来的文档.
2021-04-03 18:36:03
2476
Lotus Domino公式语言函数简介
2010-11-30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