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ockaddr_ipx到AF_IPX协议分析(一)

本文探讨了为何一些局域网游戏和对战平台选择使用IPX协议而非UDP的原因,指出IPX被认为在效率和功耗上优于UDP。通过分析Windows下的AF_IPX定义,开始揭秘IPX协议的细节及其在网络游戏中扮演的角色。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玩局域网游戏,对战平台的筒子,大家应该不陌生ipx协议,有时候windows下不带该协议还需要自己安装。

那么为什么这些游戏要采用ipx协议呢,同样是无连接的udp,为什么不使用呢?

摆渡说ipx比udp效率高,功耗小。

从代码入手吧。

 

typedef struct sockaddr_ipx {
    short sa_family;
    char  sa_netnum[4];
    char  sa_nodenum[6];
    unsigned short sa_socket;
} SOCKADDR_IPX, *PSOCKADDR_IPX,FAR *LPSOCKADDR_IPX;


AF_IPX定义:

#define AF_UNIX         1               /* local to host (pipes, portals) */
#define AF_INET         2               /* internetwork: UDP, TCP, etc. */
#define AF_IMPLINK      3               /* arpanet imp addresses */
#define AF_PUP          4               /* pup protocols: e.g. BSP */
#define AF_CHAOS        5               /* mit CHAOS protocols */
#define AF_NS           6               /* XEROX NS protocols */
#define AF_IPX          AF_NS           /* IPX protocols: IPX, SPX, etc. */


建立ipx连接

 

&

<think>我们正在处理关于sockaddr_in结构体的问题。根据引用内容,sockaddr_in是用于IPv4的地址结构。同时,引用中还提到了sockaddr_storage(通用地址结构)和sockaddr_in6(IPv6地址结构)以及addrinfo(地址解析结构)作为参考。 用户问题:请问sockaddr_in结构体用途及用法 根据引用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1. sockaddr_in用于IPv4地址的存储和处理。 2. 它包含地址族(AF_INET)、端口号和IPv4地址等信息。 3. 使用前需要包含相关头文件(如<netinet/in.h>)。 4. 通常与socket编程中的bind、connect等函数起使用。 由于引用中没有直接给出sockaddr_in的定义,但我们可以根据标准知识补充: struct sockaddr_in { sa_family_t sin_family; // 地址族,IPv4为AF_INET in_port_t sin_port; // 端口号(16位,网络字节序)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 IPv4地址(32位) char sin_zero[8]; // 填充,使结构体大小与sockaddr相同 }; 其中,in_addr结构体通常定义为: struct in_addr { in_addr_t s_addr; // 32位IPv4地址(网络字节序) }; 用法步骤: 1. 创建sockaddr_in结构体变量。 2. 设置地址族(sin_family)为AF_INET。 3. 设置端口号(sin_port),使用htons函数将主机字节序转换为网络字节序。 4. 设置IP地址(sin_addr.s_addr),可以使用inet_addr或inet_pton函数将字符串形式的IP地址转换为网络字节序的32位整数。 5. 在bind、connect等函数中,将sockaddr_in强制转换为sockaddr*类型。 示例代码(初始化IPv4地址): ```c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struct sockaddr_in addr4; memset(&addr4, 0, sizeof(addr4)); // 初始化清零 addr4.sin_family = AF_INET; // 设置地址族为IPv4 addr4.sin_port = htons(8080); // 设置端口8080(主机字节序转网络字节序) inet_pton(AF_INET, "192.168.1.1", &addr4.sin_addr); // 设置IP地址 // 在bind函数中使用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addr4, sizeof(addr4)); ``` 注意:引用[2]中有个IPv6的示例,我们可以参考其格式,但这里是IPv4。 根据引用[1]和[2],sockaddr_storage是个通用的结构体,可以存储IPv4或IPv6地址,用于协议无关的编程。而sockaddr_in是专门用于IPv4的。 相关问题: 1. sockaddr_in和sockaddr_in6有什么区别? 2. 如何将sockaddr_in结构体中的IP地址转换为字符串? 3. 在socket编程中,bind函数为什么需要将sockaddr_in转换为sockaddr*? 回答结构: 1. 解释sockaddr_in的用途(IPv4地址表示) 2. 给出结构体定义(补充引用中没有的细节) 3. 用法步骤和示例代码 4. 注意事项(如字节序转换) 5. 生成相关问题 注意:引用[3]提到sockaddr_storage在<netinet/in.h>中定义,同样sockaddr_in也在该头文件中。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组织回答。</think>### sockaddr_in 结构体用途及用法 `sockaddr_in` 是 **IPv4 套接字地址结构**,用于在 Socket 编程中存储 IPv4 地址、端口号和协议族信息。其核心用途包括: 1. **存储 IPv4 地址信息**:包含 IP 地址(32 位)、端口号(16 位)和地址族标识。 2. **网络通信基础**:用于 `bind()`, `connect()`, `accept()` 等 Socket API 的参数传递。 3. **协议专用处理**:专为 IPv4 设计,比通用结构 `sockaddr` 更易操作。 --- ### 结构体定义(标准头文件 `<netinet/in.h>`) ```c struct sockaddr_in { sa_family_t sin_family; // 地址族(IPv4为AF_INET) in_port_t sin_port; // 16位端口号(网络字节序)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 32位IPv4地址(网络字节序) char sin_zero[8]; // 填充字段(保持与sockaddr大小致) }; struct in_addr { in_addr_t s_addr; // 32位IPv4地址(网络字节序) }; ``` --- ### 使用步骤及示例 #### 1. **初始化结构体** ```c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 memset(&server_addr, 0, sizeof(server_addr)); // 清零初始化 server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 设置为IPv4协议族 server_addr.sin_port = htons(8080); // 设置端口(主机序→网络序) inet_pton(AF_INET, "192.168.1.100", &server_addr.sin_addr); // 设置IP地址 ``` #### 2. **在 Socket API 中使用** ```c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创建TCP套接字 // 绑定地址(需强制转换为sockaddr*)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server_addr, sizeof(server_addr)); // 连接服务器 connect(sockfd, (struct sockaddr*)&server_addr, sizeof(server_addr)); ``` #### 3. **关键注意事项** - **字节序转换**: - 端口号需用 `htons()`(主机序→网络序),IP 地址用 `inet_pton()` 转换。 - 接收时用 `ntohs()`(网络序→主机序)和 `inet_ntop()` 解析。 - **与通用结构关系**: 所有 Socket API 均使用 `struct sockaddr*` 类型参数,需强制转换: ```c struct sockaddr_in ipv4_addr; bind(sockfd, (struct sockaddr*)&ipv4_addr, sizeof(ipv4_addr)); ``` - **IPv6 区别**: 使用 `sockaddr_in6`(含128位地址)处理 IPv6,协议族为 `AF_INET6`[^2]。 --- ### 协议无关编程建议 若需同时支持 IPv4/IPv6,优先使用通用结构 `sockaddr_storage`: ```c struct sockaddr_storage addr; if (addr.ss_family == AF_INET) { struct sockaddr_in *ipv4 = (struct sockaddr_in*)&addr; // 处理IPv4 } else if (addr.ss_family == AF_INET6) { struct sockaddr_in6 *ipv6 = (struct sockaddr_in6*)&addr; // 处理IPv6 } ``` 该结构可容纳任意协议地址,避免代码冗余[^1][^2]。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