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建立一个无人车队,可以7x24小时的在路上行驶,需要哪些准备?目前的技术下,无人车可以完成这一挑战吗?
Drive.ai刚刚进行了一场这样的尝试,将其命名为“无人车马拉松项目”(The Drive-a-thon),并详细记录下了这场惊险刺激的“24小时行车日记”。
上个月,硅谷神秘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Drive.ai进行了一场无人车的24小时马拉松,以期了解如何在小范围内,实现无人车行驶时间最大化。
之前,很多自动驾驶公司都曾尝试让无人车在一天的各个时间段和各种路况下试行。而Drive.ai 的这次尝试则希望进一步探索,在最大的消耗下,如何运营一支自动驾驶的“车队”。
Drive.ai两年前在硅谷成立,以深度学习作为切入点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目前其技术已经迭代到第四代,达到了L4级别,也即高度自动化的全自动驾驶。去年6月Drive.ai宣布完成 5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
去年从百度离职的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 (Andrew Ng) 也加入了Drive.ai 董事会。他的妻子 Carol Reiley 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公司现任 CEO Sameep Tandon 则是他在斯坦福的学生。
Drive.ai把这个24小时的“拼体力”项目叫做“无人车马拉松”,并在海外媒体medium上发布了一篇“24小时无人车驾驶日记”,记录了整个项目从前期筹备到行驶过程的经历。大数据文摘整理如下。(原文链接:
https://medium.com/@drive.ai/what-we-learned-driving-an-autonomous-vehicle-for-24-hours-straight-587defe151bd )
无人车马拉松!
首先,我们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
自动驾驶至少400英里;
克服各种路况和天气;
确保在90%时间内自主正常运行(我们定义的自主正常运行是有司机,自动系统开启,车门关闭,车辆在路上);
零事故,零事故,零事故。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们在城市和郊区街道上运行的速度限制范围为25到40英里,所以400英里不是个容易达到的目标:我们无法在101-S号高速公路上设置巡航模式,然后让车子飞奔。
整个活动在加州山景城的地面街道上进行:从11月16日上午9时至2017年11月17日上午9时。
为了确保这场马拉松项目顺利进行,我们的许多员工在办公室通了个宵。
我们有一辆24小时连续行驶的自动驾驶车辆“主力“,还有一些别的车辆,构成了一个车队。自动驾驶是我们业务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技术栈的关键部分,所以成功接送一些Drive.ai员工、朋友和家人是Drive ai马拉松的另一目标。
我们最近推出了升级版本的驾驶应用程序,Drive-a-thon为内部测试新的使用案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