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么多的“逆袭”,唯有努力与坚持,机会就会在前方。
鲁直,1989年生,本科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之后被校招进阿里巴巴。虽然,今年刚刚30岁,但他已是蚂蚁金服SOFA中间件开源负责人。
看到这个开头,是不是觉得我们要向大家讲述一个普通程序员励志“逆袭”的故事?不,并不是这样。
前4年,他的人生剧本和别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当时就是不想考研究生,而刚好阿里给的offer又能让我在杭州‘活’下去。”鲁直推了推眼镜,淡淡地说。
2009年,鲁直报名参加了阿里和浙江工业大学校企合作的实习项目,经过1年的实习期,他在毕业季里成功拿下了B2B团队的offer。
最初的时候,鲁直对于业务架构根本谈不上了解,只是每天重复着很普通,甚至是略微枯燥的代码工作。在当时,鲁直的工作就是做产品的研发以及业务系统的开发。每天想着的是建模和现在的业务模型是否匹配,IE6下能不能兼容……
和大多数踏出校门、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没什么不同。鲁直的生活和职业几乎谈不上计划,更谈不上梦想。
但是,努力和幸运,让鲁直的人生轨迹逐渐发生变化。
“当时的主管对我们说,因为我们刚进公司不久,在技术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提升。”于是,鲁直就一头扎进开源代码的研究与分析中。在那时,业界的开源意识并不像现在这般普及,但鲁直他们组织的“半民间”开源兴趣小组却坚持了近2年的时间,一帮技术新人相互陪伴着学习开源,看代码,互相指出不足。
不断的学习让鲁直对于中间件的兴趣日渐浓厚,他很想在这一领域进行尝试。终于,机会来了!有个同事提议推出一个研发效率提升工具,并被当时的技术主管知道了,他给了鲁直和这个同事一个月的时间把这个工具做出来,而且先不用管业务的事儿。
于是,两个人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最终拿到结果: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