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云原生正在重新定义存储,而存储只是基础软件领域中的一环。本期 C 位面对面,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阿里巴巴高级研究员,阿里云智能存储负责人吴结生(Jason Wu),他亲历了阿里云存储技术高速发展的 8 年,此次,他将与 InfoQ 共同解读存储技术的现在与未来,以及他本人在职业生涯中面临的一些抉择和个人成长感悟。
深耕基础二十年
回顾IT技术发展历史,其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焦点,往回推30年是高性能计算,推20年是搜索,推10年是云计算。先后在中科院计算研究所做超算,在ASK.com做搜索,在微软和阿里云做云存储的Jason自认为是一个职业选择上的幸运儿——高性能计算、搜索、云计算这三个关键技术的发展,他都未曾缺席。“到后面的话,AI和机器学习可能是另外一个新的技术发展点。”现在的Jason又成为了AI和机器学习的乙方,他所负责的存储产品,正支撑着大数据分析、AI、机器学习、自动驾驶等新型负载。
Jason在2008年加入微软Azure团队,参与了Azure代码的编写,包括后续的运维和线上故障排查工作。“因为我不是最早的那一波,所以只能算是参与了Azure从0.2到1的过程,最早的那波2007年就在团队里了。我觉得那几年我还是非常幸运的,能够在早期阶段参与到这样一个大的产品和技术体系的演进中。”
“我记得2012年的时候,我来阿里云这边面试,王坚院士问我说,你在Azure做了4年,你觉得你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呢?我当时也没有怎么想,就说自己最大的成就是让这个系统变得更加稳定了一些。原来我可能一周要工作7天,每次出去的时候都要带着电脑一起,有时候可能开车开到半路就得找个星巴克去排查问题。2008年到2011年这种情况很多,到2012年我们系统基本上就稳定了,这种情况就变少了,可以变成(一周工作)说可能是6天或者5天,自己出去要带上电脑去排查问题的次数变得少一些了。”
“后来据说博士对我这个回答还是很满意的,说在系统的初期阶段确实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有很多坑要填。”
然而,拿到Offer的Jason并没有选择立即加入阿里云。“因为当时给我Offer的时候,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回到杭州,另外一个是让我回到硅谷,阿里云在硅谷有一支研发团队,想让我去带那个团队。”但他更倾向于留在西雅图。因此,直到2014年阿里在西雅图设立了Office,犹豫了两年的Jason才接过这个橄榄枝,不过,最后让他做下决定的,还是因为看到了云计算在中国的前景。他认为,相较于芯片、操作系统,云计算是一个很适合中国做并且能做得比较好的技术。
“但是今天我的认识发生了一些改变,其实芯片这个事情我们也可以搞一搞,像操作系统,阿里云也在做自己的操作系统。随着我们深入到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其实它可以把全栈站的打通做得更好。”
在阿里云的经历:三个重大决策和教训
从2014年到2022年,Jason已经和阿里云走过8年的时间,成为了阿里云存储负责人。在这个过程中,他参与过许多重要的决策,也获得了许多经验和教训,接下来,他将跟我们分享三个小故事。
- 2015年最重大的决策,派最精英的人去写SDK
飞天系统如雷贯耳,但2015年的时候,阿里云对象存储的业务发展并不如意。
“我们都认为自己的分布式系统很牛,我们的飞天操作系统很牛,我们的盘古很牛,我们的产品也就很牛,然后我们就推理出来说,因为我们有很牛的产品,我们的客户肯定会很喜欢来用。”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们发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