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 1:BCD码
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Binary-Coded Decimal)通常采用4位二进制数来表示一位十进制数中的0-9这10个数码
4位二进制数可以组合出16种代码,故必有6种状态为冗余状态
最常用的为8421码
8421码为有权码,权值从高到低为8、4、2、1;
8421码6位无效码:1010-1111;两个8421码相加,结果大于等于1010时,则要加6修正,并向高位进1
Question 2:十进制转换成任意进制
整数部分用除基取余法;小数部分用乘积取整法
除基取余法:整数部分除基取余,最先取得的余数为数的最低位,最后取得的余数为最高位,商为0时结束
乘积取整法:小数部分乘积取整,最先取得的整数为数的最高位,最后取得的整数为数的最低位,乘积为0时结束
Question 3:二、十进制之间的表示
不是每一个十进制小数都可以准确地用二进制表示;任意一个二进制小数都可以用十进制小数表示
Question 4:ASCII码
ASCII码由7位二进制代码表示,从0000000-1111111共128种编码,但由于字节是计算机存储的内存单元,ASCII码仍以一个字节存入一个ASCII字符,只是每个字符多余的一位即最高位在机内部保持为0。
Question 5:小端、大端模式
字符串时连续的一串字符,通常占主存中连续的多个字节,每个字节存储一个字符。
主存字由2或4个字节组成时,在同一个主存字中,按先存储低位字节,后存储高位字节的顺序存放字符串的内容称为小端模式;
按先存储高位字节,后存储低位字节的顺序存放字符串的内容为大端模式。
Question 6:校验码
校验码:能够发现或能够自动纠正错误的数据编码,也称检错纠错编码。
通常某种编码都由许多码字组成,任意两个合法码字之间最少变化的二进制位数,称为数据校验码的码距。
码距不小于2的数据校验码,开始具有检错能力。
码距越大,检、纠错能力越强。
检错能力总是大于等于纠错能力。
Question 7:奇偶校验码
在源编码上加一个校验位,它的码距等于2,可以检测出奇数位错误,但不能确定出错的位置。
奇校验码:整个校验码(有效信息位和信息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
偶校验码:整个校验码(有效信息位和校验位)中1的个数为偶数。
Question 8:循环冗余校验(CRC)码
K位信息码后再拼接R位校验码,整个编码的长度为N位
发送端与接收端约定生成多项式G(x),生成多项式转二进制:幂为R的系数转化成二进制的第R+1位的数。
发送端:K位信息码左移R位,将它与生成多项式做模2除法,生成一个R位校验码,附在信息码后,构成CRC码,发送出去.。
接收端:收到CRC码,用生成多项式做模2除法,若余数为0。
Question 9:海明校验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