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Core Dump设置

本文介绍如何在Linux系统中配置Core Dump,包括调整进程数与文件打开数限制、开启Core Dump功能及使用GDB进行调试的方法。

1.ulimit -a

vi /etc/security/limits.conf

# 添加如下的行
    * soft noproc 11000
    * hard noproc 11000
    * soft nofile 4100
    * hard nofile 4100

    说明:
    * 代表针对所有用户
    noproc 是代表最大进程数
    nofile 是代表最大文件打开数

其他建议设置成无限制(unlimited)的一些重要设置是:
     数据段长度:ulimit -d unlimited
     最大内存大小:ulimit -m unlimited
     堆栈大小:ulimit -s unlimited
     CPU 时间:ulimit -t unlimited
     虚拟内存:ulimit -v unlimited

2.开启coredump文件

修改/etc/security/limits.conf
添加
*               soft    core            unlimited
*               hard    core            unlimited
修改/etc/profile
将下面这句注释掉
# No core files by default
#ulimit -S -c 0 > /dev/null 2>&1

/proc/sys/kernel/core_uses_pid 可以控制产生的 core 文件的文件名中是否添加 pid 作为扩展 ,如果添加则

文件内容为 1 ,否则为 0

echo "1" > /proc/sys/fs/suid_dumpable

mkdir -p /corefile
chmod 777 /corefile
echo "/corefile/core-%e-%p-%t" >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或改为 %e.core.%p 表示在当前程序目录下生成宕机文件


可以将core文件统一生成到/corefile目录下,产生的文件名为core-命令名-pid-时间戳,以下是参数列表:  
%p - insert pid into filename 添加pid
%u - insert current uid into filename 添加当前uid
%g - insert current gid into filename 添加当前gid
%s - insert signal that caused the coredump into the filename 添加导致产生core的信号
%t - insert UNIX time that the coredump occurred into filename 添加core文件生成时的unix时间
%h - insert hostname where the coredump happened into filename 添加主机名
%e - insert coredumping executable name into filename添加命令名

3.用gdb查看core文件:
gdb [execfile] [core file]

如:
gdb ./test test.core
在进入gdb后,用bt命令查看backtrace以检查发生程序运行到哪里,来定位core dump的文件->行.

如果已经知道是由什么程序生成此 core 文件的,比如 MyServer 崩溃了生成 core.12345 ,那么用此指令调试
gdb -c core MyServer

4.一个小方法来测试产生 core 文件
直接输入指令 :
kill -s SIGSEGV $$

Linux 系统中,检查 core dump设置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用户限制、系统配置以及存储路径等。以下是一些常用方法来查看和验证 core dump设置。 ### 检查用户限制设置 可以通过 `ulimit` 命令查看当前 shell 会话的 core 文件大小限制: ```bash ulimit -c ``` 如果输出为 `0`,表示 core dump 被禁用;如果输出为 `unlimited`,则表示没有大小限制。为了确保 core dump 可以生成,应将限制设置为足够大的值或 `unlimited`。 ### 检查系统范围的 core dump 配置 在某些系统(如 Solaris)上,可以使用 `coreadm` 命令查看 core dump 的全局和进程级别的设置: ```bash coreadm ``` 输出示例: ``` global core file pattern: global core file content: default init core file pattern: core init core file content: default global core dumps: disabled per-process core dumps: enabled global setid core dumps: disabled per-process setid core dumps: disabled global core dump logging: disabled ``` 此输出表明系统范围的 core dump 被禁用,但进程级别的 core dump 是启用的。如需启用系统范围的 core dump,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bash coreadm -e global ``` ### 检查 core dump 存储路径和命名格式 Linux 使用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文件来定义 core dump 文件的命名格式和存储路径。可通过以下命令查看当前设置: ```bash cat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 默认情况下,core 文件会以 `core` 或 `core.<pid>` 的形式保存在当前工作目录下。为了将 core 文件保存到特定目录,可以修改此文件,例如: ```bash echo "/tmp/core.%e.%p" > /proc/sys/kernel/core_pattern ``` 上述命令会将 core 文件保存到 `/tmp` 目录下,并包含可执行文件名(`%e`)和进程 ID(`%p`)作为文件名的一部分。 ### 检查系统日志 如果系统配置了 core dump 日志记录,可以使用 `dmesg` 或查看 `/var/log/messages`(或 `/var/log/syslog`,具体取决于发行版)来获取 core dump 生成时的调试信息: ```bash dmesg | grep -i core ``` ### 验证程序是否生成 core dump 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测试程序来验证 core dump 是否正常工作。例如,编写一个会触发段错误的 C 程序: ```c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raise(SIGSEGV); return 0; } ``` 编译并运行该程序: ```bash gcc -o test_coredump test.c ./test_coredump ``` 运行后,检查当前目录或指定路径下是否生成了 core 文件。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