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学习3个知识点:
(1)auto推导类型
(2)decltype推导表达式的类型
(3)返回类型后置语法
泛型编程中经常遇到的写一个加法函数:
template <typename R, typename T, typename U>
R add(T t, U u) {
return (t + u);
}
int a = 10;
float b = 20.0;
auto c = add<decltype(a + b)>(a, b);
这里我们并不关心a+b结果的类型,故使用decltype推导返回值类型。这个add函数有没有改进方法,毕竟既然外部不知道add内部是怎么操作的、返回的结果应该是什么类型。
根据这个想法,我们把上述例子改进为:
template <typename T, typename U>
decltype(t + u) add(T t, U u) {
return (t + u);
}
逻辑上没有问题,返回类型由decltype推导,但是无法编译通过,原因是C++的返回值是前置语法,在返回值定义的时候参数变量还不存在,这里会提示t、u尚未定义。
既然如此,那我们把decltype中的表达式稍微改进一下,以便编译通过
template <typename T, typename U>
decltype(T() + U()) add(T t, U u) {
return (t + u);
}
但T、U可能是没有无参数的构造函数的类,利用一个小技巧:0(或NULL)可以转换成任意类型指针,改进为正确版本:
template <typename T, typename U>
decltype((*(T*)0) + (*(U*)0)) add(T t, U u) {
return (t + u);
}
功能无误、编译正确,但有点复杂,一点都不“C++11”。这里要用到上面讲的第3个知识点:返回类型后置语法,将decltype和auto结果起来完成返回值类型的推导,
template <typename T, typename U>
auto add(T t, U u) -> decltype(t + u) {
return t + u;
}
是不是特别简洁~
初次看上述代码,可能有一个疑问就是会不会(t + u)会运算两次,影响“性能”。丝毫不会,原因是decltype推到表达式类型是在编译期完成的,并且不会真正计算表达式的值,类型sizeof推导表达式类型大小一样。
【参考:祁宇《深入应用C++11代码优化与工程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