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中小企业:我信贷,不幸福

央视节目探讨幸福概念,多位企业家表示幸福与企业融资、地位问题紧密相关,呼吁政策公平对待民营企业。
          央视在双节前期,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一位清徐县北营村务工人员面对记者的提问时,用眼神上下打量了一番提问的记者,然后答道:“我姓曾。”这段对话也让收看该期节目的观众忍俊不禁,热议连连。
  
  记者被网友们吐槽“提问水平太低”,不免也让人联想这位大叔似乎是在刻意回避关于“幸福”话题的讨论,不论是小老百姓还是经营着公司的小老板,似乎都不敢在记者面前说一句“我幸福”。
  
  一位来银融金贷咨询投融资培训课程的民企老板说:“我现在满脑子都是信贷,能贷到钱还算幸福,贷不到我能幸福的起来么?”
  
  在从事金融培训领域这么多年来,笔者发现感受到事业成功带来的幸福感的企业家并不多,众多企业家在掌握财富的同时,身上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已经主动或被动地成为别人的人生评判标准:必须成功,因为失败可耻;必须奋斗,因为退后无能。在各种眼神之下,想拥有一种幸福的心态,似乎比较困难。
  
  “让我感觉不幸福的原因是民企地位的问题,每年为政府提供税收为社会创造就业,可是政策却始终倾向于国企、大企业。比如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每年都困扰着我。”
  
  在采访中,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认为,融资困难等一些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容易影响他们的幸福感。通常这些企业规模较小,信誉度不高,无法从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其次,企业中缺少职业化人才,迫使老板在很多方面必须亲力亲为,受苦受累,这也是造成幸福感衰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发现,更高的收入和教育水平都增加企业家幸福感。推动企业成长是提高企业家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但研究也发现,收入的持续提高并不会带来快乐的持续增长。反而,提高企业家的教育水平似乎更为重要。”孙多洋表示,这也是他开办投融资培训学院的意义所在,帮助企业家提高他们的内心幸福指数。政府和社会似乎更应该去关心民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觉得政府只要保证公平公正的创业环境就可以了,其他还是让市场去解决。”孙多洋说,努力营造鼓励企业家创业、创新的良好环境,并为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对未来经济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