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之王: 约翰·钱伯斯
|
|
在失败中学习 Cisco是钱伯斯工作过的第一家成功的公司。以前他在IBM和王安公司期间,恰逢两家公司的衰败期。他明白这种衰败都是由于对计算机产业陈旧而落后的思想造成的,因此他知道,如果自己也犯这种错误,Cisco照样会重蹈覆辙。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钱伯斯担任IBM的市场经理。他目睹了公司没有转向微机的失误。“从中我学习了很多,其中最忌讳的就是作为管理者离客户越来越远,而且对客户说他们比客户知道得更多。”他在IBM干了六年。而王安公司的悲惨遭遇更让他记忆犹新。1982年他加入王安,当时公司在文字处理器市场上几乎处于垄断位置。但是他们对个人电脑的崛起置若罔闻。当时钱伯斯负责一大半海外业务,公司主席王安要他接管美国业务。当时钱伯斯以为王安是要他新年后再接管,但是王安说:“不!我是说明天就开始”。这时候钱伯斯就意识到公司已经面临困境。而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解雇4000名员工。“我几乎被人们的谴责所杀死”。这个经历永生难忘。后来王安引退,公司管理更陷入混乱,钱伯斯在王安工作了8年,最后怀着厌恶的心情辞去了工作。经过两个月的四处求职,他最后加入了Cisco。在他担任CEO后,他发誓永远不会下令大规模裁员。1995年Cisco面临挑战,不得不努力降低成本,但他也没有解雇一名员工。有了这样独特的经历,也使他面对任何挑战都不再畏惧。大多数人都会见机行事,调整自己的节奏。而钱伯斯的变速箱却非常简单:永远处于超速驱动。钱伯斯明白自己要进入比尔·盖茨和安德鲁·葛洛夫等人的行列并不容易。他有这个自知之明,他的谦逊是真诚的,他并不是那种总是寻找聚光灯的总裁。小时候,钱伯斯就很害怕上台讲话,而且一直不喜欢公开演讲。但是他克服了自己的缺陷。上了小学,他被告知患有诵读困难症,但这并没有吓退他。他还是在西弗吉尼亚大学获得了法律专业的学位,以及印第安那大学的MBA。媒体创造了一个新闻叫“Wintelco”,将Cisco变成Wintel的后缀,意思就是计算机业将成为Intel、微软、Cisco三家天下。当叫到“Wintelco”一词时,比尔·盖茨咯咯笑起来,经过思考后,他说:“我们(与Cisco)的关系可能有点像我们与英特尔的关系。当然,这种关系比较新,还有待于进一步加深了解。我不认为我们有一个密切的三方联盟。但据情况看,事态可能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领导艺术日趋成熟 钱伯斯并没有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这位极具竞争意识的老板在口吐“获胜的感觉美妙无比”一类的言语时总是流露出十足的真诚。过去的经历告诉他:“使企业陷入困境的两大原因:一是远离客户,一是远离员工”。他十分敬仰20年前的IBM:“他们确实能接近客户,因而客户也尊敬他们”。在风景优美的公司总部,你很难找到他。因为他40%的时间都在旅途中。每天,他平均会见2~12个客户。一般晚上7点才结束工作,会邀请当地的员工一起吃比萨饼和喝啤酒。无论是在阿尔托斯山的家中,还是在旅馆里,他每天晚上都亲自核对Cisco的所有主要账目:“我可能是这种规模的公司中唯一这样做的CEO”。由于他生就是一个销售高手,他对售后服务的注重构成Cisco成功的重要原因。顾客的满意与否令他魂牵梦萦,以致他每晚睡觉前都要听取10份左右的语音邮件,均为公司雇员关于最主要产品情况的实地报告。 他的经历对我有很多感悟,所以就摘抄下来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