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个B端负责增长的客户聊天,印象深刻。
客户X: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这么在意我的用户,因为用户太来之不易了,注册成本都快赶上客单价了,早些年获得10个注册的钱现在获得一个都难,所以我们不得不进入到精细化运营的阶段,一分钱都仔细花。
我(小赵):你的客户在成长,对你的要求变高,你需要做的更好,友商也在成长,你还需要做的更好。
客户X:最近我们开始意识到,要想获得用户信任,首先要充分了解用户,包括用户从哪里来,做了什么以及他们都什么样子?越了解,才能越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
我(小赵):这你可问对人了,听我细讲…
对于用户的了解越多,越有利于我们通过产品优化进行用户增长和留存。
想要了解用户从哪里来,首先要清晰用户的来源渠道,了解不同渠道带来多少流量,以及他们的表现,在渠道分析里就可以实现。、
我们这次重点谈一下用户标签。
什么是用户标签呢?简单说就是把用户分到多少个类别中去。当然,每个用户是可以分到多个类上的。这些不同的类别之间相互联系,就构成了标签体系。
我们是怎么搜集用户标签的呢?
通常有三种方式进行标签搜集:手动打标签,自动打标签,数据上报打标签。
手动打标签,是数据上报打用户标签的一种形式,在一个成熟的交互页面里给用户打上标签,常用情景,用户线下参会,但是并没有数字化的会议管理,我们拿到了用户的数据资料无法同步到系统里,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手动给用户打上相应的标签,如果系统里有打分的功能,还要把参会的分数打上。手动打标签的优点是灵活,随需随打,但是缺点就是在用户量增大的时候,工作量变得极大,标签规范变得偏混乱。
自动打标签,在数据仓库之外进行相应的标签规则设定以及计算,在用户与数据仓库进行交互的时候,同步用户标签。常见的应用场景,电商环境里给用户打的品类标签,用户没有进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