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ggle和天池大数据比赛的区别

kaggle和天池大数据的比赛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天池上面的比赛给我感觉更像一场考试,大家都是自己埋头做自己的东西交流很少,以拟合线上验证集为最大的目标。kaggle上的比赛给人感觉更像一场交流分享(很多比赛的别人的公开的解决方案的成绩的提升速度可能会比自己做的速度还快, 有时候跑不过baseline的感觉让人心态很炸);

但是kaggle上面一些比赛到最后公布最终成绩(private LB)的时候很多人排名变动会非常大,对模型的泛化能力要求很高。天池交流的氛围没有kaggle好,但是天池上面的比赛数目还有种类还是比kaggle要好一些的。两个平台对比的话,我觉得想以学习为主的话可以去kaggle那边做,以最后成绩为主的话可以在天池这边做。

其中还要说一下datacastle,它和kaggle的比赛自由发挥空间很大,踏实做的话可以学到小规模机器学习的方方面面,但做多了基本就是xgboost调参、模型融合;天池的数据量接近真实的业务场景,环境也接近大公司的业务环境,能够积攒分布式项目经验,但在限定的比赛时间内发挥空间不大,基本是xlib里gbdt调参大赛。

kaggle:https://www.kaggle.com/

天池:

<think>嗯,用户想参与或了解大数据建模相关的比赛,特别是关于平台参与方法。首先,我需要整理常见的比赛平台,比如Kaggle、阿里天池、DataFountain等,这些平台都是比较知名的,用户可能听说过。然后要说明参与步骤,比如注册、组队、下载数据、建模、提交结果等,这些步骤对新手来说可能比较重要。还要提到如何学习相关知识,比如在线课程、书籍社区,这样用户如果有基础不足的问题,也能找到学习资源。 接下来,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中有提到MathorCup竞赛,需要特别介绍一下这个比赛,包括时间流程。还有引用3提到的资料,可以推荐用户去领取,帮助他们准备比赛。另外,需要注意用户可能对国内外的平台都有兴趣,所以既要包括国际的Kaggle,也要有国内的阿里天池DataFountain。 用户的问题可能还包括如何组队、需要哪些技能,所以在建议部分要提到团队合作技术栈,比如编程语言算法。同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用户多参加练习赛,积累经验。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列出,方便用户一步步跟进。还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信息,比如比赛的时间节点或者资源获取方式,确保引用正确,比如MathorCup的引用[^1]资料引用[^3]。</think>### 大数据建模比赛参与指南 #### 一、主流比赛平台与参与方法 1. **Kaggle** - 国际最大数据科学竞赛平台,涵盖金融、医疗、图像等多个领域 - 参与流程:注册账号→加入比赛→下载数据集→提交预测结果 - 特点:提供公开排行榜社区讨论区,适合新手学习 2. **阿里天池** - 国内头部竞赛平台,由阿里巴巴集团主办 - 特色赛道:电商销量预测、城市计算、金融风控 - 组队方式:支持3人组队,需提交代码说明文档[^2] 3. **DataFountain** - 政府与企业的联合赛事平台,侧重产业应用 - 典型赛题:交通流量预测、舆情分析、工业质检 4. **数学建模类竞赛** - 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每年4月举办,含大数据专题赛道,需提交完整建模论文[^1] -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9月,含大数据分析题型 #### 二、参赛能力准备 1. **技术栈要求** - 编程基础:Python/R + SQL - 算法掌握:回归/分类/聚类算法、特征工程方法 - 工具使用:Pandas/Scikit-learn/TensorFlow 2. **学习路径建议** ```python # 示例:特征工程常用代码结构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 数据标准化 scaler = StandardScaler() X_scaled = scaler.fit_transform(X) # 数据集划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_scaled, y, test_size=0.2) ``` 3. **团队组建要点** - 建议角色配置: - 数据预处理(1人) - 建模调参(2人) - 论文/报告撰写(1人) #### 三、赛事进阶技巧 1. **数据预处理规范** - 缺失值处理:多重插补法(MICE)优于简单删除 - 特征衍生:时序数据可构造滑动窗口统计量 2. **模型融合策略** $$F(x) = \alpha \cdot \text{XGBoost} + \beta \cdot \text{LightGBM} + \gamma \cdot \text{神经网络}$$ 通过Stacking方法集成不同基模型,可提升泛化能力[^3] 3. **论文撰写要点** - 需包含:问题重述→假设说明→模型对比→灵敏度分析 - 可视化规范: - 特征重要性图用水平条形图 - 时序预测需标注置信区间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叶子叶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