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类路由和无类路由的深入理解

1.1 有类路由的特点
1.2 有类路由协议发送规则
1.3 有类路由协议更新接收规则 
1.4 有类路由协议的特性

2.1 无类路由协议特点
2.2 无类路由协议的特性

3.1 总结与案例理解

1.1、 有类路由协议的特点  
1、发送路由更新包的时候不携带路由条目的子网掩码   
2、路由传递过程中使用路由发送和接收规则。

1.2、有类路由协议发送规则
检查路由更新网络是否与发送端口同一主网  
(1)若否, 路由更新自动汇总成主类网络
(2)若是,继续检查更新的路由是否与发送接口的掩码一致

a. 是,发送更新
b. 否,忽略更新

1.3、有类路由协议更新接收规则
将网络地址和接收接口的网络地址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处于同一主网络 
1). 处于同一主网络,直接赋予该网络地址接收接口的掩码并写入路由表     
2). 不处于同一主网络,首先查看路由表中是否存在该主网络的任一子网 
   a.不存在,接收该网络地址,并赋予该网络地址一个有类掩码,同时写入路由表             
   b.存在,忽略该路由更新并丢弃

1.4、有类路由协议的特性
1)同一个主网络下的子网若掩码不一致,则会出现子网丢失,即不支持VLSM 
2)在边界路由器上面会产生自动汇总,并且这个自动汇总是无法关闭的。 
3)不支持不连续子网。对于不连续子网,必然导致多个路由器通告相同的路由更新(汇总后的),这样将导致网络不正常,所以不支持不连续子网。对于连续子网,则支持。 
4)基于A类、B类、C类网络决定路由和发送路由更新(无类的不局限A类、B类、C类网络)
5)那么有类路由协议包括:RIPV1 IGRP EGP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理解路由路由的区别,并提供具体的例子。用户之前已经得到了一个详细的对比表格一些配置示例,但现在他们希望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区分两者。 首先,我要回顾之前的回答,确保新的回答不会重复,而是补充更多的例子细节。之前的回答已经涵盖了核心概念、对比表格、应用场景以及配置示例。用户现在可能需要更具体的场景说明,例如网络划分的不同方式,路由协议如何处理更新,以及实际的数据包转发差异。 接下来,我需要分析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引用[1]详细描述了有路由的工作机制,包括主网络查询默认路由的处理。引用[2]则讨论了有路由协议的特性,比如是否携带子网掩码、支持VLSM、自动汇总等。这些信息需要整合到回答中,以增强权威性。 用户要求具体的例子,所以我要构思几个典型场景。例如,一个有路由的网络配置可能导致地址浪费,而无路由如何优化;另一个例子是处理不连续子网时,两种路由方式的不同表现。此外,路由更新的处理方式差异,比如RIPv1RIPv2的具体行为,也是需要说明的。 我需要确保例子清晰易懂,避免技术术语过多,但又要准确。比如,使用不同子网掩码的案例,说明有路由无法处理,而无路由可以。同时,数据包转发的例子,如主网络匹配失败时的处理,以及默认路由的使用情况。 还要注意用户提到的引用内容,例如有路由在查找失败时丢弃数据包,即使存在默认路由,这一点需要强调。而无路由通过最长前缀匹配,可以更灵活地处理路由,即使子网不连续。 最后,总结部分需要简明扼要,对比关键差异,并指出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建议。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明确,例子具体,并且引用相关的引用来源以增强可信度。</think>#### **无路由与有路由的区别及具体示例** 无路由(Classless Routing)与有路由(Classful Routing)的核心差异在于**子网掩码的传递方式****网络划分的灵活性**。以下是具体对比实际场景示例: --- ### **1. 核心区别总结** | **特性** | **有路由** | **无路由** | |------------------|-----------------------------------------------------------------------------|-----------------------------------------------------------------------------| | **子网掩码处理** | 隐式依赖IP地址别(如B默认掩码为$255.255.0.0$)[^1] | 显式携带子网掩码(如$192.168.1.0/26$),支持任意长度掩码[^2] | | **路由更新规则** | 不传递掩码,自动按主网络汇总(可能导致不连续子网故障)[^2] | 传递掩码,支持手工汇总与不连续子网[^2] | | **地址利用率** | 子网大小固定(如B必须用/16),地址浪费严重 | 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灵活分配地址 | | **默认路由行为** | 若目标主网络不存在于路由表,即使有默认路由也可能丢包[^1] | 基于最长前缀匹配,优先选择最精确路由,默认路由始终生效 | --- ### **2. 具体示例对比** #### **示例1:子网划分与地址分配** - **有路由(C网络$192.168.1.0$)** - 默认掩码为$255.255.255.0$(即/24),无法进一步划分子网。 - 若需分配两个子网(如50主机100主机),因掩码固定,无法实现,必须浪费地址。 - **无路由(CIDR支持)** - 原始网络:$192.168.1.0/24$ - 划分子网: - 子网A(100主机):$192.168.1.0/25$(掩码$255.255.255.128$,范围$192.168.1.1-126$) - 子网B(50主机):$192.168.1.128/26$(掩码$255.255.255.192$,范围$192.168.1.129-190$) - **优势**:灵活分配,减少地址浪费[^2]。 --- #### **示例2:路由更新与不连续子网** - **有路由(RIPv1协议)** - 网络拓扑:两个子网$172.16.1.0/24$$172.16.2.0/24$被另一个网络隔开(不连续)。 - **问题**: - RIPv1自动将子网汇总为B主网$172.16.0.0/16$发送。 - 路由器收到两条相同的$172.16.0.0/16$路由,导致路径混淆,数据包可能被错误转发或丢弃[^2]。 - **无路由(RIPv2协议)** - 相同拓扑下,RIPv2发送更新时携带子网掩码(如$172.16.1.0/24$$172.16.2.0/24$)。 - 路由器明确区分两个子网,即使网络不连续,仍能正确路由[^2]。 --- #### **示例3:默认路由处理** - **有路由** - 场景:路由器收到目标地址$10.2.3.4$的数据包,其路由表中存在$10.0.0.0/8$的主路由,但无具体子网$10.2.3.0/24$。 - **结果**:路由器因无精确子网路由而丢弃数据包,即使配置了默认路由[^1]。 - **无路由** - 相同场景下,若路由表中无$10.2.3.0/24$但存在默认路由$0.0.0.0/0$,数据包会通过默认路由转发[^2]。 --- ### **3. 配置对比示例** **有路由(Cisco RIPv1)** ```plaintext router rip network 172.16.0.0 # 自动汇总为B网络172.16.0.0/16 network 192.168.1.0 # 隐式使用C掩码255.255.255.0 ``` **无路由(Cisco RIPv2)** ```plaintext router rip version 2 network 172.16.1.0 # 携带掩码/24 network 172.16.2.0 no auto-summary # 关闭自动汇总,支持不连续子网 ``` --- ### **总结** - **有路由**:适用于简单网络,但地址利用率低且不支持复杂拓扑。 - **无路由**:现代网络的基础,通过CIDRVLSM实现高效地址分配与灵活路由[^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