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的报文结构如下下所示:
确认号ack:占4个字节,期待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序列号表示报文段携带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而确认号指的是期望接收到下一个字节的编号;因此当前报文段最后一个字节的编号+1即为确认号。
确认ACK:占1位,仅当ACK=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ACK=0时,确认号无效
同步SYN:连接建立时用于同步序号。当SYN=1,ACK=0时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若同意连接,则在响应报文段中使得SYN=1,ACK=1。因此,SYN=1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SYN这个标志位只有在TCP建产连接时才会被置1,握手完成后SYN标志位被置0。
终止FIN:用来释放一个连接。FIN=1表示:此报文段的发送方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运输连接
2)主机B收到请求后,会发回连接确认数据包。(其中确认报文段中,标识位SYN=1,ACK=1,表示这是一个TCP连接响应数据报文,并含主机B的初始序列号seq(B)=y,以及主机B对主机A初始序列号的确认号ack(B)=seq(A)+1=x+1) 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在收到客户端SYN报文之前均为LISTEN状态]
3)第三次,主机A收到主机B的确认报文后,便进入ESTABLISHED状态,此时需要对B状态作出确认,即发送一个序列号seq(A)=x+1;确认号为ack(A)=y+1的报文;此时B服务器也进入ESTABLISHED状态,双方便可以发送消息
为什么不能一次握手很容易理解,TCP是面向连接的,一次握手肯定建立不了连接,一条信息发出去连个回信都没有怎么连接?所以问题在为什么不能两次握手。假设只有两次握手,当A想要建立连接时发送一个SYN,然后等待ACK,结果这个SYN因为网络问题没有及时到达B,所以A在一段时间内没收到ACK后,在发送一个SYN,B也成功收到,然后A也收到ACK,这时A发送的第一个SYN终于到了B,对于B来说这是一个新连接请求,然后B又为这个连接申请资源,返回ACK,然而这个SYN是个无效的请求,A收到这个SYN的ACK后也并不会理会它,而B却不知道,B会一直为这个连接维持着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
那三次握手为什么可以?两次握手的问题在于服务器端不知道一个SYN是否是无效的,而三次握手机制因为客户端会给服务器回复第二次握手,也意味着服务器会等待客户端的第三次握手,如果第三次握手迟迟不来,服务器便会认为这个SYN是无效的,释放相关资源。但这时有个问题就是客户端完成第二次握手便认为连接已建立,而第三次握手可能在传输中丢失,服务端会认为连接是无效的,这时如果Client端向Server写数据,Server端将以RST包响应,方能感知到Server的错误。
总的来说,三次握手可以保证任何一次握手出现问题,都是可以被发现或补救的
第一次握手A发送SYN传输失败,A,B都不会申请资源,连接失败。如果一段时间内发出多个SYN连接请求,那么A只会接受它最后发送的那个SYN的SYN+ACK回应,忽略其他回应全部回应,B中多申请的资源也会释放
第二次握手B发送SYN+ACK传输失败,A不会申请资源,B申请了资源,但收不到A的ACK,过一段时间释放资源。如果是收到了多个A的SYN请求,B都会回复SYN+ACK,但A只会承认其中它最早发送的那个SYN的回应,并回复最后一次握手的ACK
第三次握手ACK传输失败,B没有收到ACK,释放资源,对于后序的A的传输数据返回RST。实际上B会因为没有收到A的ACK会多次发送SYN+ACK,次数是可以设置的,如果最后还是没有收到A的ACK,则释放资源,对A的数据传输返回RST
3) 关闭服务器到客户端的连接:也是发送一个FIN给客户端。
4) 客户段收到FIN后,并发回一个ACK报文确认,并将确认序号seq设置为收到序号加1。
此时,若B没有数据报要发送给A了,其应用进程就通知TCP释放连接,然后发送给A连接释放报文段,并等待确认。A发送确认后,进入time-wait,注意,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掉,然后经过时间等待计时器设置的2MSL后,A才进入到close状态。
(2)为什么要等待2MSL呢?
MSL即Maximum Segment Lifetime,也就是最大报文生存时间,他是任何报文在网络上存在的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报文将被丢弃。引用《TCP/IP详解》中的话:“它(MSL)是任何报文段被丢弃前在网络内的最长时间”。RFC 793中规定MSL为2分钟,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是30秒,1分钟和2分钟等。
②、防止“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出现在连接中。经过2MSL,那些在这个连接持续的时间内,产生的所有报文段就可以都从网络中消失。即在这个连接释放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无效的报文段滞留在楼阁结点,但是呢,经过2MSL这些无效报文段就肯定可以发送到目的地,不会滞留在网络中。这样的话,在下一个连接中就不会出现上一个连接遗留下来的请求报文段了。
可以看出:B结束TCP连接的时间比A早一点,因为B收到确认就断开连接了,而A还得等待2M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