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中的一些疑惑和探讨

本文讨论了软件开发中遇到的困惑,如架构实践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正规开发流程中的文档规范,外包项目的考量因素,技术选型的原则,以及项目重构的策略。强调了实践、文档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同场景中选择合适技术和架构的必要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我们今天聊一聊我们软件开发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疑虑,一起探讨下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做开发也许有好多年了,我们每次看到高端的架构思想方法时,总觉得没有和应用很好的结合起来,我们就会起了怀疑,到底是架构设计实践不够,还是对各种实现的分析和思考太少了?其实,我们缺少的不但但是架构的实践,还有不同场景的实践,例如我们可能平时做企业应用架构,流量少,没什么数据,复杂的地方全在业务逻辑上,这个时候我们讲大数据、高并发就很难带入场景里,还有一些架构,不自己搭一遍是很难了解其中的优缺点的。所以我们有机会要自己把看到的一些好的架构用原型搭一遍,造出一些数据,用工具模拟压测一下,也许feeling就出来了。有的时候迫切的业务需求会促使我们更去跟实际应用相结合。

       正规的软件开发流程,一般设计的规范文档有哪些呢,作用又是什么?对于瀑布模型,每个阶段结束后都有对应的验收文档,敏捷开发是根据项目需要写必要的文档。有些团队在测试阶段,有测试用例文档、测试验收报告,发布前还有部署文档、维护手册,但是在敏捷开发中这些都被自动化测试工具、部署脚本等替代了。所以我们总结必要的文档,有设计类文档,用来记录需求设计、架构设计等评审,说明类文档,用来规范API、配置、操作等,便于规范和统一,报告类文档,用来验收、故障、调研等。

      针对软件外包问题,考虑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稳定性差,我们需要考虑优先项目稳定、低成本运行,业余可以考虑做一些新项目,甚至开源项目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当然我们在项目选型开源项目时要考虑开源项目代码质量、有无测试、文档的健全度、Issue的处理情况,最后更新时间、Star数量,google和stackoverflow的使用问答情况。

      对于技术选型,我们需要考虑技术可行性和风险是否可控,我的原则基本是成熟的好过新酷的、流行的好多小众的、团队熟悉的好过陌生的、简单的好过复杂的、开源的好过商业的。

      关于项目架构重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写一部分自动化测试代码,保证重构后这些测试代码能够帮助我们检测出来问题,也就是测试驱动,然后在重构模块的时候,老的代码需要保留,用一些开关来回自如切换新旧代码,自动化测试通过后再部署测试,完全没问题了可以考虑删除旧代码。

     互联网架构和企业应用架构的区别和联系;企业架构迭代快,用户规模大,业务相对单一;企业应用通常业务比较复杂,针对特定行业结合,用户规模要小,这些特点,都会影响架构设计的选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