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态路由产生背景
1、静态路由手工配置麻烦
2、不适合大规模网络
3、不能随着网络拓扑结构的改变而自动收敛
二 、分类
按照工作区域划分: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RIP协议(路由信息协议)、OSPF协议(开放式的最短路径优先协议)、IS-IS协
议(从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外部网关路由协议:BGP协议(边界网关协议)
按照算法划分:
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协议:RIP BELLMAN-FORD 周期性(30秒)的发送自己的路由表给相邻的路由
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OSPF、IS-IS Dijkstart算法 周期性的发送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给邻居
三、RIP路由学习过程及规则总结:



工作过程:
运行RIP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会周期性的发送自己的路由表给相邻的路由器,数据包每经过一个路由器
COST 值加1
更新规则:
如果路由信息来自同一个路由器,则其他路由器无条件学习
如果路由信息不来自于同一个路由器,则学习cost值小的,值大的不学
四、RIP协议
(1)环路产生环路现象:一个数据包在两路由器间,被来回的传,出不去了。
环路产生原因:运行RIP路由协议的路由周期更新不同步



(2)环路解决方法
水平分割:从一个接口发出的路由信息,拒绝再从此接口传入
路由毒化:从一个接口发出的路由信息,再从此接口传入时被带毒(inf)
最大跳数限制:16跳,超过15跳的就不学习了
触发更新:对于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可以不管更新是否到来,能立刻通告给其他路由器
保持失效计时器:180S,对于出现故障的链路,如果该链路能够在180S内恢复,则不向其他路由器通
告该故障,反之通告。
(3)RIP计时器:
更新计时器:30S,每个路由自己独立更新
抑制计时器:180S,防止错误更新带来的更新欺骗
保持失效计时器:180S,
刷新计时器:240S,给出现故障的链路再给一次机会,如果在240内此链路能恢复,则路由器不会再
路由表删除此条路由信息,反之删除
(4)RIP数据包----UDP--520端口
update:更新数据包
request:请求数据包
response:回复自己请求的路由表信息
五、RIP路由协议特点
1、每个路由自己独立的、周期性更新
2、最大跳数限制:16跳,超过15跳的就不学习了
3、RIP数据包----UDP--520端口,不可靠传输
六、rip的版本
RIPV1: 只遵循主类网段划分,不支持可变长的子网掩码,属于有类路由协议, 关闭自动汇总
RIPV2: 只遵循主类网段划分,支持可变长的子网掩码,属于五类路由协议 可以关闭自动汇总,能手工
汇总网段
七、RIP实验
八、作业
基本配置命令:
[R1]rip ?
INTEGER Process ID
[R1]rip 1 创建RIP 进程
[R1-rip-1] 进入了RIP协议的配置视图
[R1-rip-1]version 2 选择版本
[R1-rip-1]undo summary 关闭自动汇总
[R2-rip-1]network 192.168.1.0
[R1-GigabitEthernet0/0/0]rip authentication-mode md5 usual cipher rip123456 在接口模式下
做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