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L模型(开放式的互联系统参考模型)
(1)产生背景:
各大厂商都有自己的私有协议
跨厂商的设备不兼容
用户维修成本增加
产生组织机构: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2)

应用层:为各种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表示层:定义了数据加密,解密,压缩,解压缩等格式
会话层:建立,维护我们通信双方的会话
传输层:建立端到端的连接----通过端口号建立---逻辑上的连接
知名端口号:取值1-1023
动态端口号:取值1024-65535 广大群众都可以用,分配给不固定的服务
例如常见的知名端口号:HTTP协议---超级文本传输协议---端口号80
FTP协议---文本传输协议--端口号21.22
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端口号25---用于邮件发送方
pop协议---邮局协议---端口号110---用于邮件接收方
telnet协议---远程登录协议---协议号23
DNS----域名解析系统---端口号53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网络层:转发数据,提供路由
数据链路层:交换机,根据MAC地址寻址,转发数据,封装成帧,差错检测
LLc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为传输数据提供一个安全通道
MAC子层:媒体接入控制子层;控制线缆的传输
物理层:定义一些传输标准(线缆标准,电压标准,传输速率的标准等)传输电信号
具体通信过程:

封装: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加一些新的字段信息,形成一个新的数据
解封装:在最终形成的数据的基础上,去掉一些字段信息,还原成最原始的数据
TPC/IP模型(传输控制协议 / 互联网协议)
产生背景:
1.OSL模型划分层次太多,有的层次没有存在的必要
2.抢占市场失败



TPC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source port:源端口号
Desination port:目的端口号
Sequence number:序列表,标识从我本机发出去的数据的编号
Ack:确认序号,确定收到对方的消息,同时也期望收到对方的下一条消息
Data offset:数据偏移
Reserved:保留,给未开发出的功能留出的空间
Window:窗口,标识收发数据的能力
checksum:校验和,检查数据的完整性
urgent polnter:紧急指针,可以让数据紧急发送
Options:选项
date:数据
TCP的机制:
TCP的三次握手

SYN:连接建立的标志
ACK=1:用于确认收到对方消息
TPC的四次挥手:

FIN=1:表示连接释放的标志
传输确认机制:

TCP协议特点:1.会建立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例如文件传输
2.会对大的数据进行分段传输
3.进行流量控制
TCP适用场景:对传输的效率要求高,对传输速率要求低
UDP----用户数据协议

Length:指udp头部长度+从上层传下来的数据长度
UDP特点:1.会建立一个不可靠的传输
2.没有流量控制,没有数据分段
IP协议-----互联网协议

version:版本 v4或者v6
IHL:IP报文的首部长度
type of service:服务类型,标识数据的优先级
Total Length:IP头部+从上层传下来的数据长度
Identification:标识符,区分与其他的IP数据
Flags:标志位,代表数据是否需要分片
Fragment offset:片偏移
time to live:生存时间,数据每经过一个路由器,生存时间减1
protocol:协议,数据携带的上层协议
header checksum:首部校验和
source address:源地址
destionation address :目的地址
options:可选项
padding:填充
IP报文首部长度固定20字节区分:
TCP的分段:1460字节---最长数据分段1500字节
IP的分片:1480字节----最大传输单元1500字节
ICMP协议:----网际报文控制协议

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
Echo reply:ping回复报文
Echo reply:ping请求报文

FCS:帧校验序列
PDU——-协议数据单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