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分享】温水里的程序员,技术将成为温水。

本文以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为引,探讨程序员如何避免陷入舒适区,失去竞争力。作者提出通过自我驱动学习、拓宽知识面等方式来提升个人能力。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七月,炎炎的夏日,疯狂的暴雨不分昼夜,侵袭着这座城。早上七点,我骑着摩拜单车出发去往地铁站,誓死如归一般的,挤进地铁。像往常一样,骑车、挤地铁、打卡上班。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样,未来的憧憬支撑着我们,日复一日的写着代码、重复着一样的工作、造不完的车轮、用不完的框架,然而我慢慢的开始觉得这是一个陷阱,一个把我们的梦想与未来禁锢在牢笼中、细细把玩的理想主义者。

  说一个老掉牙的故事:《温水煮青蛙》,

  美国康奈尔大学作过一次有名的实验。

  经过精心策划安排,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了那势必使它葬身的滚滚油锅,跳到地面安然逃生。

  隔半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在锅里放满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锅里。

  这只青蛙在水里不时地来回游动。接着,实验人员偷偷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热。

  青蛙不知究竟,仍然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等它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使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为时太晚。

  它欲试乏力,全身瘫痪,呆呆地躺在水里,终致葬身在铁锅里面。
  
  最后,青蛙在温水里葬身,根本原因其实是实验的人没有救它。从青蛙的角度,它感知环境,相信环境,因为这是它的判断标准,它的思想局限注定了跳不过这个慢慢加热的锅,
 
  这大概是它的悲剧吧。
  
  我们程序员,何尝不像这只青蛙?那口锅,就是那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用代码在煮锅里面的水。技术是有温室效应的,我们经常、总是,写着代码,学着代码,反复练习,梦想成为架构师,寻找更好的生活,代码产出越多,如果不能跳脱代码之上,它就会变
 
成二氧化碳,架构师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角度在锅里,架构师的角度在锅外。同一个项目,架构的感知能力,从产品入手,到架构设计,再到项目实施,中间需要产品知识、设计知识、产品领域知识,最后产出,不一样的多视角能做好一个架构,如果只是在代码
 
层面,与业务脱离,即使程序写的再好也无用。而我的感知,常常停留在代码层面,如何写好代码,用哪个框架,往往能获得不错的结果,得到同事,老板的认可。如果细细回想,我不就是青蛙,温水已经开始沸腾。一旦熟悉的代码被淘汰,或者34岁了。。。
 
  华为在清退34岁以上的员工,我觉得他们是被煮熟了。舒适区待得太久了。浑浑噩噩,代码写的好,可是效率比不过年轻人了,况且年轻人学习的更快,很快就能超越这群煮熟的青蛙,
 
技术带来的温室效应迷惑人的感知。写好代码,很行了,很牛逼。殊不知如果没人救你,警钟敲响一切就晚了。
 
  寻找不同的途径,跳出舒适区 
  程序员的未来在哪?最终成为架构师,或者转行,还是被淘汰?我觉得学习迫在眉睫! 不仅仅是代码,注意你的生活,设计,产品,甚至是烹饪,读书写作。技术发展的太快了,往往在学完一种知识,另一
 
种接踵而来。未来的风险在不断的加深,当下时代,技术饭,不是那么好吃的,等年轻人抢走你的饭碗,你能跟他们争的,无非就是这些生活的阅历,对项目的把控能力,对架构的感知能力,这些靠敲代码是敲
 
不出来的, 必须寻找不同的途径,跳出现在的舒适区。好代码煮程序员,时间会淘汰一切。
  
2017年7月23日 广州 雨夜
 
------------------分割-------------------
 
   前文写到那里,可能是篇幅过短了罢,几秒后被移除了首页-那就没人能看到了。这怎么能对得起码字的我呢? 于是乎,半夜爬起,继续编辑。就着前文,我提到的,你需要尽快改变、走出舒适区,或许你并没有在舒适区中,你在开水中,但是你被困在了杯子,无法
 
自拔,那么我有一些小小的建议,夹杂着我的提升方法,一并分享。
 
  一、逼自己前进
 
  拖延症是你最大的敌人!没错,被无数文章诟病的拖延症,它似乎是所有人的敌人,我们也不例外,作为程序员,经常把代码留到最后一刻,把练习一拖再拖。拿着公司的、几个小时就能做完的项目安慰自己现在在做公司任务,等下做完了再学习。这是很危险的,
 
养成习惯之后,更是致命的,其实你只需要一点点改变。。。当下的当下做? no,我们都做不到的,身体是最诚实的。但可以试着把拖延的时间,变成思考的时间,比如说,想到了一个不错的框架模式,觉得可以做一个小开源项目,那么你可以跟我一样,一步一步引导
 
自己,逼着自己前进。
 
  ① 笔记、备忘录很重要,你的想法,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在上面,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这个时候你肯定会拖延。但是脑子里有一点影子了。
  
  ② 加强影子,你可以先拖延着,但是无聊的时候,收集一点相关的资料,思考可能要解决的问题。 
 
  ③ 想到关键点,抛下其他工作,先做一个demo。这个很重要。关键点有了,基础解决了其他的都是搬砖问题。
  
  ④ 开始搬砖,慢慢搬,慢慢想。 如果你的项目和工作有一点关联,试着把原理或者代码用在工作上,完成是早晚的问题。
 
  ⑤ 最后就是总结,开一篇博文告诉大家你成功了,这感觉很棒。
 
逼自己的前进诀窍在于,如何找对自己的胃口,身体的,心情的,想办法在清醒的时候,埋下伏笔。我的步骤也许只适合我,原理却是类似的。
 
 
  二、逼自己前进
  
  安利一些书籍,无论何时,读书都是前进最重要的一环。如何有效的读? 读自己喜欢的,兴趣使然。读自己不喜欢的,看个大概就好。读书开阔视野,使人明志,知晓自己脚下的路。就是前面说的,在锅外面你才能感受到,锅正在升温。
 
①设计
 
  设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用到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的方方面面,懂一些设计知识,对自己提升很大。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经典
 
  《瞬间之美》 交互经典
  
② 理
   
    理,世间道理,道为先,理为基石,理平,驰之。
  
  《论语》 必读,谁读谁知道
  
  《纵横家的策辩》 博主比较喜欢的一本
 
③ 历史
  
  历史应该最多读,好玩,能培养看书兴趣,以史为鉴,我们走的路,前人其实有很多人已经走过了,如果能汲取过来,那该多好!
 
  《世界小史》 入门必看
  
  《轻松阅读国外史丛书》 这个系列也不错,安利之
 
  书是读不完的,如果你困惑,那就安静下来读书。一定会有收获。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定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 就这样我们逐渐学习,提升自己,如果你有所感悟,走到三十岁,才能“立”,“三十而
 
立”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几乎每个人到了三十这个年纪,都会扪心自问,我真的“立”起来了吗?华为被辞退的34岁员工真的就是因为华为的制度差?进一步说,如何才算“立”起来了?三十多岁的我们真的还能保持现在的精力,不
 
分昼夜敲代码么,恐怕不能!所以快行动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停止你的学习!!
 
     -------------------------------------分割-------------------------------------------
  投石问路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Kotlin语言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方面的特性和优势,结合详细的代码案例,展示了Kotlin的核心技巧和应用场景。文章首先介绍了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解释了它们如何简化集合操作和回调函数处理。接着,详细讲解了Kotlin Multiplatform(KMP)的实现方式,包括共享模块的创建和平台特定模块的配置,展示了如何通过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最后,文章总结了Kotlin在Android开发、跨平台移动开发、后端开发和Web开发中的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指出Kotlin将继续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领域不断完善和发展。; 适合人群:对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感兴趣的开发者,尤其是有一定编程基础的Kotlin初学者和中级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Kotlin中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②掌握Kotlin Multiplatform的实现方式,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③了解Kotlin在不同开发领域的应用场景,为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代码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Kotlin的函数式编程特性和跨平台开发能力。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代码案例,以加深理解和掌握。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利用历史速度命令(HVC)增强仿射编队机动控制性能的方法。论文提出了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全面评估HVC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易于测试的稳定性条件,并给出了延迟参数与跟踪误差关系的显式不等式。研究为两轮差动机器人(TWDRs)群提供了系统的协调编队机动控制方案,并通过9台TWDRs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稳定性和综合性能改进。此外,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实现,涵盖仿射编队控制类、HVC增强、稳定性条件检查以及仿真实验。代码不仅实现了论文的核心思想,还扩展了邻居历史信息利用、动态拓扑优化和自适应控制等性能提升策略,更全面地反映了群体智能协作和性能优化思想。 适用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对群体智能、机器人编队控制、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应用及其对系统性能的提升;②掌握仿射编队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控制器设计、稳定性分析和仿真实验;③学习如何通过引入历史信息(如HVC)来优化群体智能系统的性能;④探索中性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其他说明:此资源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括完整的Python代码实现,帮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仿射编队控制技术。代码结构清晰,涵盖了从初始化配置、控制律设计到性能评估的各个环节,并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工具,便于理解和分析系统性能。通过阅读和实践,读者可以深入了解HVC增强仿射编队控制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效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