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的主从复制与高可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Redis的主从复制配置与故障切换机制,包括在RHEL7.3环境下搭建主从复制集群的过程,以及通过Sentinel实现的自动故障检测与切换策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Redis简介:
  • 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和Memcached类似,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zset(sorted set --有序集合)和hash(哈希类型)。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在此基础上,redis支持各种不同方式的排序。与memcached一样,为了保证效率,数据都是缓存在内存中。区别的是redis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master-slave(主从)同步。
  • 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数据库。 redis的出现,很大程度补偿了memcached这类key/value存储的不足,在部 分场合可以对关系数据库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提供了Java,C/C++,C#,PHP,JavaScript,Perl,Object-C,Python,Ruby,Erlang等客户端,使用很方便。
  • Redis支持主从同步。数据可以从主服务器向任意数量的从服务器上同步,从服务器可以是关联其他从服务器的主服务器。这使得Redis可执行单层树复制。存盘可以有意无意的对数据进行写操作。由于完全实现了发布/订阅机制,使得从数据库在任何地方同步树时,可订阅一个频道并接收主服务器完整的消息发布记录。同步对读取操作的可扩展性和数据冗余很有帮助。
二.实验环境(RHEL7.3):
主机ip
server1(主)172.25.4.1
server2(从)172.25.4.2
server3(从)172.25.4.3
三.Redis主从复制
配置master端

1.下载redis包并解压

[root@server1 ~]# tar zxf redis-5.0.3.tar.gz
[root@server1 ~]# ls
redis-5.0.3
redis-5.0.3.tar.gz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源码编译

[root@server1 ~]# yum install -y gcc    ##安装依赖包
[root@server1 redis-5.0.3]# make
[root@server1 redis-5.0.3]# make instal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执行脚本启动redis

[root@server1 redis-5.0.3]# cd utils/
[root@server1 utils]# ./install_server.sh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更改配置文件

[root@server1 utils]# vim /etc/redis/6379.conf
bind=0.0.0.0     ##监听所有地址

min-replicas-to-write 1     ##至少1个slave可写
min-replicas-max-lag 10    ##slave最长相应时间为10s

5.重起redi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查看端口是否正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配置slave端

1.下载redis并解压

[root@server2 ~]# tar zxf redis-5.0.3.tar.gz
[root@server2 ~]# ls
redis-5.0.3     redis-5.0.3.tar.gz

2.源码编译

[root@server2 ~]# yum install -y gcc
[root@server2 ~]# cd redis-5.0.3
[root@server2 redis-5.0.3]# make
[root@server2 redis-5.0.3]# make instal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执行脚本启动redis

root@server2 redis-5.0.3]# cd utils/
[root@server2 utils]# ./install_server.sh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更改配置文件

[root@server2 utils]# vim /etc/redis/6379.conf
bind=0.0.0.0
min-replicas-to-write 1  
min-replicas-max-lag 10
slaveof 172.25.4.1 6379    ##指向master的6379端口(最后一行自行写入)

5.重起redi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rver3(slave端)与server2操作完全相同

测试:

1.首先master端查看主从状态(可看到两个slave)

[root@server1 redis]# redis-cli
127.0.0.1:6379> INF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lave端查看状态

[root@server2 utils]# redis-cli
127.0.0.1:6379> INFO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master端插入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库查看是否同步到(server2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Redis故障切换

1.更改配置文件

[root@server1 redis-5.0.3]# cp sentinel.conf /etc/redis/
[root@server1 redis-5.0.3]# vim /etc/redis/sentinel.conf 
protected-mode no    ##关闭保护模式,允许外部访问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72.25.4.1 6379 2    ##指示Sentinel监听mymaster主服务器,主服务器IP为172.25.4.1,端口为6379,2的意思是判断改主服务器失效至少需要两个sentinel同意(若少于两个,自动故障切换不会进行)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10000   ##认定服务器已经失效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毫秒),这里我设置为10s

2.将更改好的配置文件拷贝给所有slave端

[root@server1 redis-4.0.8]# scp /etc/redis/sentinel.conf root@172.25.4.3:/etc/redis/
[root@server1 redis-4.0.8]# scp /etc/redis/sentinel.conf root@172.25.4.2:/etc/redis/
测试:

1.server2或server3上执行监控命令并打入后台

[root@server2 utils]# redis-sentinel /etc/redis/sentinel.conf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模拟server1端宕机

[root@server1 redis-5.0.3]# redis-cli
127.0.0.1:6379> shutdown

3.在刚才执行监控的server2端会输出switch参数,显示master已经切换到slave其中一台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server2上查看主从状态(此时master已经是server2了,只有一个slave就是server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rver3上查看状态(master为server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server1重起redis后会自动变为slave

### Redis主从复制实现高可用的方式 Redis主从复制是构建高可用架构的重要基础之一。以下是其实现高可用性的主要方式: #### 1. **数据冗余** 主从复制通过将主节点的数据同步到一个或多个从节点,实现了数据的热备份[^1]。这种机制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还能够在主节点发生故障时迅速切换至从节点继续提供服务。 #### 2. **故障恢复** 当主节点因硬件故障或其他原因不可用时,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的方式将其中一个从节点提升为主节点[^2]。这种方式能够显著减少停机时间,从而保障业务连续性。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可以借助Redis Sentinel来自动化完成。 #### 3. **负载均衡读写分离** 在主从复制的基础上,可以实现读写分离策略:主节点负责处理写请求,而从节点则承担大部分的读操作[^4]。这样不仅能有效降低主节点的压力,还能大幅提升整个系统的吞吐能力响应速度。特别是在读多写少的应用场景下,这种方法尤为适用。 #### 4. **动态扩展能力** 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增加新的从节点加入现有集群中[^3]。这使得系统具备良好的横向扩展特性,在不中断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访问需求。 #### 5. **作为高级功能的基础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Redis Cluster还是Redis Sentinel等更复杂的分布式解决方案,都依赖于基本的主从复制机制才能得以实现其核心价值[^5]。因此可以说,掌握好主从复制技术对于深入理解并实践Redis高可用体系至关重要。 下面给出一段简单的Python脚本示例展示如何设置Redis客户端连接不同的实例进行读写分流: ```python import redis def write_data(key, value): master = redis.Strict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master.set(key, value) def read_data(key): slave = redis.Strict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80, db=0) # 假设这是个只读副本所在的端口 return slave.get(key) write_data('test_key','hello world') print(read_data('test_key').decode())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