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之死锁解读

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事务在同一资源上互相占用,并请求加锁时,而导致的恶性循环现象。当多个事务以不同顺序试图加锁同一资源时,就会产生死锁。任何时间,多个事务同时加锁同一资源,一定产生死锁。例如,设想下列两个事务同时处理StockPrice表:

事务1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StockPrice set close=32.30 where stock_id = 4 and date = ' 2002-05-01';
        update StockPrice set close=29.00 where stock_id = 3 and date = '2002-05-02';
        COMMIT;
事务2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StockPrice set high = 20.23 where stock_id = 3 and date = '2002-05-02';
         update StockPrice set high = 40.23 where stock_id = 4 and date = '2002-05-01';
         COMMIT;
如果凑巧,每个事务在处理过程中,都执行了第一个查询,更新了数据行,也加锁了该数据行。接着,每个事务都去试图更新第二个数据行,却发现该行已被(对方)加锁,然后两个事务都开始互相等待对方完成,陷入等待中,除非外部因素介入,才能解除死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据库系统实现了各种死锁检测和死锁超时机制。对于更复杂的系统,InnoDB存储引擎,可以预知循环相关性,并立刻返回错误。这种解决方式实际很有效,否则死锁导致很慢的查询。其他的解决方式,是让查询达到一个锁等待超时时间,然后再放弃争用,但这种方法不够好。目前InnoDB处理死锁的方法是,回滚拥有最少排他行级锁的事务。

锁现象和锁顺序是因存储引擎而异的,某些存储引擎可能会因为使用某种顺序的语句导致死锁,其他的却不会。死锁现象具有双重性:有些是因真实的数据冲突产生的,无法避免,在些则是因为存储引擎的工作方式导致的。

如果不以部分或全部的方式回滚某个事务,死锁将无法解除。在事务性的系统中,这是个无法更改的事实。

<think>好的,用户现在问的是MySQL死锁记录。之前他们问过Windows的内存和CPU告警记录,现在转向数据库的死锁,可能是在系统监控之后遇到了数据库层面的问题,或者是想全面了解不同系统的故障排查方法。 首先,我需要确定用户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可能遇到了死锁问题,需要知道如何检测和分析,或者是想提前了解如何监控。用户可能是开发人员、DBA或者运维人员,需要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工具。 接下来,我需要回忆MySQL死锁相关的知识点。死锁发生的条件,如何记录,如何查看日志,以及如何分析解决。记得MySQL的InnoDB引擎有死锁检测机制,会回滚其中一个事务,并记录到错误日志。需要确认日志的开启状态和位置。 用户可能需要知道如何启用死锁日志,查看最近的死锁信息,以及分析这些信息的方法。还要考虑不同MySQL版本的差异,比如5.6之后才有innodb_print_all_deadlocks参数,可以记录所有死锁到错误日志,而不仅限于最后一个。 另外,用户可能对如何解读死锁日志中的内容不太清楚,需要解释TRANSACTION、WAITING FOR、HEX信息等。还要提到使用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的命令来获取最近的死锁信息,但可能只保留最后一个死锁的情况。 还需要考虑如何预防死锁,比如事务设计、索引优化、定顺序等,但用户的问题主要是记录和分析,所以这部分可能需要简要提及,但重点还是在记录和排查步骤。 可能用户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困难,比如日志没有开启,或者看不懂输出的信息,所以需要详细说明如何配置参数,以及如何逐步分析日志中的内容。同时,提醒用户定期监控日志,设置报警,避免死锁影响系统性能。 最后,可能需要推荐一些工具,比如pt-deadlock-logger,或者监控系统集成,帮助用户自动化死锁监控和分析。确保回答结构清晰,步骤明确,让用户能一步步跟着操作。</think>以下是关于 **MySQL 死锁记录** 的详细解析,涵盖监控、日志分析及解决方案: --- ### **一、死锁的基本原理** MySQL 的 InnoDB 存储引擎通过**自动检测机制**处理死锁: - 触发条件:两个或多个事务互相持有对方需要的。 - 处理方式:InnoDB 会强制回滚其中一个事务(通常选择回滚代价更小的事务),并抛出错误 `ERROR 1213 (40001): Deadlock found`。 --- ### **二、死锁记录的存储位置** #### 1. **错误日志(Error Log)** - **默认路径**:`${datadir}/hostname.err`(可通过 `SHOW VARIABLES LIKE 'log_error';` 查询) - **记录内容**: ```log LATEST DETECTED DEADLOCK ------------------------ 2024-01-01 12:00:00 0x7f8e3c123700 *** (1) TRANSACTION: TRANSACTION 12345678, ACTIVE 5 sec starting index read mysql tables in use 1, locked 1 LOCK WAIT 3 lock struct(s), heap size 1136, 2 row lock(s) MySQL thread id 100, OS thread handle 123456, query id 987654 localhost root updating UPDATE table1 SET col1 = 1 WHERE id = 10 *** (1) WAITING FOR THIS LOCK TO BE GRANTED: RECORD LOCKS space id 789 page no 3 n bits 72 index PRIMARY of table `test`.`table1` trx id 12345678 lock_mode X locks rec but not gap waiting *** (2) TRANSACTION: TRANSACTION 87654321, ACTIVE 3 sec starting index read mysql tables in use 1, locked 1 3 lock struct(s), heap size 1136, 2 row lock(s) MySQL thread id 101, OS thread handle 654321, query id 987655 localhost root updating UPDATE table2 SET col2 = 2 WHERE id = 20 *** (2) HOLDS THE LOCK(S): RECORD LOCKS space id 789 page no 4 n bits 72 index PRIMARY of table `test`.`table2` trx id 87654321 lock_mode X locks rec but not gap *** WE ROLL BACK TRANSACTION (2) ``` - **关键字段解释**: - `TRANSACTION`:事务ID及状态。 - `LOCK WAIT`:事务等待的类型(如 `X` 排他、`S` 共享)。 - `RECORD LOCKS`:定的记录位置(通过 `space id` 和 `page no` 定位)。 #### 2. **InnoDB 状态信息** - 通过命令获取实时死锁信息: ```sql SHOW ENGINE INNODB STATUS\G ``` - **注意**:默认仅保留**最后一次死锁记录**。 --- ### **三、配置死锁日志记录** #### 1. **启用完整死锁日志** - 修改配置文件 `my.cnf`: ```ini [mysqld] innodb_print_all_deadlocks = ON # 记录所有死锁到错误日志(MySQL 5.6+) log_error_verbosity = 3 # 记录详细错误信息 ``` - 重启 MySQL 生效。 #### 2. **监控工具** - **pt-deadlock-logger**(Percona Toolkit): ```bash pt-deadlock-logger --user=root --password=xxx --socket=/tmp/mysql.sock ``` - **性能模式(Performance Schema)**: ```sql SELECT * FROM performance_schema.data_locks; -- 查看当前状态 SELECT * FROM performance_schema.events_statements_history; -- 关联SQL语句 ``` --- ### **四、死锁分析步骤** #### 1. **定位死锁事务** - 从错误日志中提取死锁信息,重点关注: - **竞争的资源**:定记录的具体位置(`space id` + `page no`)。 - **事务的SQL语句**:引发死锁的 `UPDATE`/`SELECT ... FOR UPDATE` 等操作。 #### 2. **复现与调试** - 使用 `innodb_lock_monitor`(已弃用,推荐通过 Performance Schema 替代): ```sql CREATE TABLE innodb_lock_monitor (id INT) ENGINE=InnoDB; -- 传统方式启用监控 ``` - 通过 `EXPLAIN` 分析SQL执行计划,检查索引使用情况。 #### 3. **代码层优化** - **定顺序**:确保所有事务按相同顺序访问表或行。 - **事务粒度**:减少事务执行时间,避免长事务。 - **索引优化**:添加合适的索引,减少全表扫描导致的冲突。 --- ### **五、典型死锁案例** #### **案例1:交叉更新导致死锁** - **场景**: ```sql -- 事务A UPDATE table1 SET col1 = 1 WHERE id = 10; UPDATE table2 SET col2 = 2 WHERE id = 20; -- 事务B UPDATE table2 SET col2 = 2 WHERE id = 20; UPDATE table1 SET col1 = 1 WHERE id = 10; ``` - **解决**:统一事务中表的操作顺序。 #### **案例2:Gap冲突** - **场景**:范围查询(如 `WHERE id BETWEEN 10 AND 20`)在 `REPEATABLE READ` 隔离级别下产生Gap。 - **解决**:改用 `READ COMMITTED` 隔离级别或优化查询条件。 --- ### **六、高级工具推荐** 1. **Percona Toolkit** - `pt-deadlock-logger`:实时记录死锁事件到数据库表。 2. **MySQL Enterprise Monitor** - 图形化展示死锁频率及影响范围。 3. **Prometheus + Grafana** - 通过 `mysql_exporter` 监控 `innodb_deadlocks` 指标。 --- ### **七、预防策略** 1. **事务设计**: - 使用 `SELECT ... FOR UPDATE NOWAIT`(MySQL 8.0+)避免等待。 - 尽量使用基于主键或唯一索引的条件更新。 2. **监控告警**: - 定期扫描错误日志,设置阈值告警(如每分钟超过3次死锁触发通知)。 3. **压力测试**: - 使用 `sysbench` 或 `jmeter` 模拟高并发场景,提前暴露潜在死锁。 --- 通过上述方法,可有效记录、分析并减少 MySQL 死锁问题。对于高频死锁场景,建议结合**应用层重试机制**(如 exponential backoff)提升系统容错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