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 = 数据结构 + 算法
一、数据结构
1、数据元素:是组成数据的、有一定意义的基本单位。如:人
2、数据项:一个数据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根据自己的需要,数据项是不可分割
的最小单位。如:如人的耳、鼻、嘴等。
3、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
4、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结构又分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
4.1、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对象中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四种:集合结构、线性结构、
树形结构及图形结构。
4.2、物理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分两种:顺序存储结构和
链式存储结构。
5、数据类型:是指一组性质相同的值得集合及定义在此集合上一些操作的总称。分原子类型和
结构类型。
6、抽象数据类型:对已有的数据类型进行抽象,是指一个数学模型及定义在该模型上的一组操作。
二、算法
1、算法:是解决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在计算机中表现为指令的有限序列,并且每条指令表示
一个或多个操作。具有五个基本特性:输入、输出、有穷性、确定性和可行性。
算法具有零个或多个输入。算法至少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2、算法设计的要求
2.1、算法的正确性:是指算法至少应该具有输入、输出和加工处理无歧义性,能正确反映问题的需求,
能够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大体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①算法程序没有语法错误。
②算法程序对于合法的输入数据能够产生满足需要的输入结构。
③算法程序对于非法的输入数据能得到满足规格说明的结果。
④算法程序对于精心选择,甚至刁难的测试数据都有满足要求的输出结果。
2.2、可读性:算法设计的另一目的是为了便于理解、交流和阅读。
2.3、健壮性:当输入数据不合法时,算法也能做出相关处理。而不是产生莫名其妙的结果。
2.4、时间效率高和存储容量低
3、算法效率的度量方法:事后统计方法和事前分析估算方法
3.1、运行时间主要取决于:
①、算法采用的策略。--根本
②编译产生的代码质量。
③问题的输入规模。
④机器执行指令的速度。
程序设计入门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12-31 09:20:17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