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误分区后的现场保护
误分区后,如果尚未格式化,应该停止后续操作,使用软件或手工恢复原分表信息。
如果已经进行了格式化,则不要向新分区中写入任何数据,以减少写入,最大可能地保护现场。
2·误删除后的现场保护
避免向误删除数据所在分区内写入数据,包括新建、粘贴、保存目录和文件等。
尽可能避免对误删除数据所在分区内的其他数据进行打开操作。比如,在打开一个Word文档时会产生一个临时文件,意味着对磁盘存在写入操作,很可能覆盖掉已删除的数据。
如果误删除了系统分区(通常是C分区)内的数据,不要正常关机,应该直接断开计算机的电源。因为正常关闭系统时会向磁盘回写保存在缓存中的数据,被误删除的数据有可能因此而被覆盖。应该直接拨掉计算机电源,避免回写操作的发生。虽然强行断掉计算机电源也有损坏硬盘的可能,但毕竟概率较低,而向磁盘回写数据致使已删除的数据被覆盖的概率是较高的。两害取其轻,还有值得冒险的。
3·误格式化后的现场保护
如果对一个分区进行了格式化操作,应该禁止向格式化后的分区内写入任何数据,因为此时分区内的所有空间都是“未分配使用”的空间,任何的写入操作都会对原分区中的数据产生覆盖,使情况变得更糟。
4·病毒破坏后的现场保护
如果发现感染病毒,无论是否已经有数据遭到破坏,都应该对原盘进行备份后再进行杀毒,因为有些病毒可能会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一旦杀毒后很可能发生数据无法解密的情况。
5·阵列丢失后的现场保护
服务器、存储可以说是单位企业的命脉,一旦数据丢失会带来无法估算的损失。当磁盘阵列出错时,不能对其做任何写入式的操作。例如:强制使硬盘上线或者重建磁盘阵列。
以上只是个人做数据恢复的一些建议。数据无价,定期对重要数据做备份是关键,定期备份不是将数据备份在同一台设备上,而是备份在不同的存储设备上,努力将损失降到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