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Singleton (单例) 模式最优实现

我非常赞成合理的使用 设计模式 能让代码更容易理解和维护, 不过我自己除了简单的 单例 (Singleton) 模式 外, 其它都很少用 :-)

可耻的是, 直到前段时间拜读了 C++ In Theory: The Singleton Pattern, Part I, 我才发现自己的 单例 (Singleton) 模式 写法还有改进空间.

文章作者 J. Nakamura 以 Log 日志类列举了 单例 (Singleton) 模式 的三种写法:

// log.h
#ifndef __LOG_H
#define __LOG_H

#include <list>
#include <string>

class Log {
public:
  virtual void Write(char const *logline);
  virtual bool SaveTo(char const *filename);
private:
  std::list<std::string> m_data;
};
#endif // __LOG_H

静态化并不是单例 (Singleton) 模式

初学者可能会犯的错误, 误以为把所有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都用 static 修饰后, 就是单例模式了:

class Log {
public:
  static void Write(char const *logline);
  static bool SaveTo(char const *filename);
private:
  static std::list<std::string> m_data;
};

In log.cpp we need to add

std::list<std::string> Log::m_data;

乍一看确实具备单例模式的很多条件, 不过它也有一些问题. 第一, 静态成员变量初始化顺序不依赖构造函数, 得看编译器心情的, 没法保证初始化顺序 (极端情况: 有 a b 两个成员对象, b 需要把 a 作为初始化参数传入, 你的类就 必须 得要有构造函数, 并确保初始化顺序).

第二, 最严重的问题, 失去了面对对象的重要特性 -- "多态", 静态成员方法不可能是 virtual 的. Log 类的子类没法享受 "多态" 带来的便利.

饿汉模式

饿汉模式 是指单例实例在程序运行时被立即执行初始化:

class Log {
public:
  static Log* Instance() {
    return &m_pInstance;
  }

  virtual void Write(char const *logline);
  virtual bool SaveTo(char const *filename);

private:
  Log();              // ctor is hidden
  Log(Log const&);    // copy ctor is hidden

  static Log m_pInstance;
  static std::list<std::string> m_data;
};

// in log.cpp we have to add
Log Log::m_pInstance;

这种模式的问题也很明显, 类现在是多态的, 但静态成员变量初始化顺序还是没保证.

还引起另外一个问题 (我之前碰到过的真实事件, 以后便一直采用下面提到的 "懒汉模式"): 有两个单例模式的类 ASingleton 和 BSingleton, 某天你想在 BSingleton 的构造函数中使用 ASingleton 实例, 这就出问题了. 因为 BSingleton m_pInstance 静态对象可能先 ASingleton 一步调用初始化构造函数, 结果 ASingleton::Instance() 返回的就是一个未初始化的内存区域, 程序还没跑就直接崩掉.

懒汉模式 (堆栈-粗糙版)

J. Nakamura 把它叫作 "Gamma Singleton", 因为这是 Gamma 在他大名鼎鼎的 <<设计模式>> (<<Design Patterns>>) [Gamma] 一书采用的方法. 称它为 "懒汉模式" 是因为单例实例只在第一次被使用时进行初始化:

class Log {

public:
  static Log* Instance() {
    if (!m_pInstance)
      m_pInstance = new Log;
    return m_pInstance;
  }

  virtual void Write(char const *logline);
  virtual bool SaveTo(char const *filename);

private:
  Log();        // ctor is hidden
  Log(Log const&);    // copy ctor is hidden

  static Log* m_pInstance;
  static std::list<std::string> m_data;
};

// in log.cpp we have to add
Log* Log::m_pInstance = NULL;

Instance() 只在第一次被调用时为 m_pInstance 分配内存并初始化. 嗯, 看上去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初始化顺序有保证, 多态也没问题.

不过细心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 程序退出时, 析构函数没被执行. 这在某些设计不可靠的系统上会导致资源泄漏, 比如文件句柄, socket 连接, 内存等等. 幸好 Linux / Windows 2000/XP 等常用系统都能在程序退出时自动释放占用的系统资源. 不过这仍然可能是个隐患, 至少 J. Nakamura 印象中, 有些系统是不会自动释放的.

对于这个问题, 比较土的解决方法是, 给每个 Singleton 类添加一个 destructor() 方法:

virtual bool destructor() {
    // ... release resource

    if (NULL!= m_pInstance) {
        delete m_pInstance;
        m_pInstance = NULL;
    }
}

然后在程序退出时确保调用了每个 Singleton 类的 destructor() 方法, 这么做虽然可靠, 但却很是繁琐. 幸运的是, Meyers 大师有个更简便的方法.

懒汉模式 (局部静态变量-最佳版)

它也被称为 Meyers Singleton [Meyers]:

class Log {
public:
  static Log& Instance() {
    static Log theLog;
    return theLog;
  }

  virtual void Write(char const *logline);
  virtual bool SaveTo(char const *filename);

private:
  Log();          // ctor is hidden
  Log(Log const&);      // copy ctor is hidden
  Log& operator=(Log const&);  // assign op is hidden

  static std::list<std::string> m_data;
};

在 Instance() 函数内定义局部静态变量的好处是, theLog `` 的构造函数只会在第一次调用 ``Instance() 时被初始化, 达到了和 "堆栈版" 相同的动态初始化效果, 保证了成员变量和 Singleton 本身的初始化顺序.

它还有一个潜在的安全措施, Instance() 返回的是对局部静态变量的引用, 如果返回的是指针,Instance() 的调用者很可能会误认为他要检查指针的有效性, 并负责销毁. 构造函数和拷贝构造函数也私有化了, 这样类的使用者不能自行实例化.

另外, 多个不同的 Singleton 实例的析构顺序与构造顺序相反.

范例代码和注意事项 (最优实现)

把下面 C++ 代码片段中的 Singleton 替换成实际类名, 快速得到一个单例类:

class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static Singleton theSingleton;
        return theSingleton;
    }

    /* more (non-static) functions here */

private:
    Singleton();                            // ctor hidden
    Singleton(Singleton const&);            // copy ctor hidden
    Singleton& operator=(Singleton const&); // assign op. hidden
    ~Singleton();                           // dtor hidden
};

Note

  • 任意两个 Singleton 类的构造函数不能相互引用对方的实例, 否则会导致程序崩溃. 如:

    ASingleton& ASingleton::Instance() {
        const BSingleton& b = BSingleton::Instance();
        static ASingleton theSingleton;
        return theSingleton;
    }
    
    BSingleton& BSingleton::Instance() {
        const ASingleton & b = ASingleton::Instance();
        static BSingleton theSingleton;
        return theSingleton;
    }
    
  • 在多线程的应用场合下必须小心使用. 如果唯一实例尚未创建时, 有两个线程同时调用创建方法, 且它们均没有检测到唯一实例的存在, 便会同时各自创建一个实例, 这样就有两个实例被构造出来, 从而违反了单例模式中实例唯一的原则.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为指示类是否已经实例化的变量提供一个互斥锁 (虽然这样会降低效率).

  • 多个 Singleton 实例相互引用的情况下, 需要谨慎处理析构函数. 如: 初始化顺序为 ASingleton »BSingleton » CSingleton 的三个 Singleton 类, 其中 ASingleton BSingleton 的析构函数调用了CSingleton 实例的成员函数, 程序退出时, CSingleton 的析构函数 将首先被调用, 导致实例无效, 那么后续 ASingleton BSingleton 的析构都将失败, 导致程序异常退出.

扩展阅读

  • 反模式 : 在实践中明显出现但又低效或是有待优化的设计模式, 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带有共同性的不良方法. 它们已经经过研究并分类, 以防止日后重蹈覆辙, 并能在研发尚未投产的系统时辨认出来. (其中的一些反模式还挺有意思的);
  • C++ In Theory: The Singleton Pattern, Part 2 : "C++ In Theory" 系列的第二部分, 主要内容是泛型编程中的单例模式, 我对泛型不太感冒,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内容概要:该专利提出了一种节能高效的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型线设计方案,属于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领域。核心创新点在于阴阳转子的齿曲线采用抛物线、圆弧、椭圆及其共轭包络线组合而成,形成二次曲线与二次曲线包络线的组合型线。设计特点包括非对称齿面(前齿面更宽,b/a>1.8)、各段曲线光滑连接无尖点、七段曲线组合结构。该设计旨在提高密封性、改善动力特性、降低损耗、提升效率,从而提高双螺杆压缩机的整体性能。文中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实现,包括转子型线的计算和可视化,以及改进后的代码,以更好地反映专利的具体参数和技术细节。 适合人群:机械工程专业人员、从事压缩机设计与制造的技术人员、对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型线设计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研究和开发新型双螺杆压缩机,特别是在提高压缩机效率和性能方面;②作为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和工程师理解双螺杆压缩机转子型线的设计原理和技术实现;③为企业提供参考,优化现有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基于专利描述进行了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性能要求进行优化调整。专利技术通过非对称设计、多段曲线组合等方式,实现了高效的密封性和优良的动力特性,显著提升了双螺杆压缩机的性能。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Gartner评选出的2024年十大重要战略技术趋势,涵盖AI信任、风险和安全管理(AI TRiSM)、持续威胁暴露面管理(CTEM)、可持续技术、平台工程、AI增强开发、行业云平台、智能应用、生成式AI全民化、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和机器客户。这些技术旨在帮助企业机构在AI时代优化技术投资,建立信任和信心,提高运营活动的可持续性,满足具体任务、行业和功能的需求,提高效率和生产力,同时减少所需投资或工作量,为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创造更多价值。 适合人群:企业机构的技术决策者、IT高管、CIO、CTO、技术领导者、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开发者等。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AI TRiSM:提高AI应用的可信度、公平性和可靠性;②CTEM:持续调整网络安全优化优先事项,减少违规事件;③可持续技术:推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成果;④平台工程:构建内部自助服务平台,优化开发人员体验;⑤AI增强开发:提高开发人员生产力,支持业务发展;⑥行业云平台:根据行业特性定制云方案,满足特定需求;⑦智能应用:利用AI增强应用,优化业务成果;⑧生成式AI全民化:推动广泛任务自动化,提高生产力;⑨增强型互联员工队伍:优化员工技能,加快人才建设;⑩机器客户:探索市场机会,构建数据源和API平台。 其他说明:企业机构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目标和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技术趋势进行应用和投资,以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基础设施、治理机制和工具,提高韧性和自主性。文中还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案例和启动方法,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趋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