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埋点测试流程
| 测试阶段 | 核心目标 | 关键方法/活动 |
| 1、明确目标 | 明确产品需求 | 1、评审埋点需求背景,明确事件、触发条件、上报字段,明确产品获取埋点数据的最终统计目标和场景 |
| 2、方案审核 | 评估方案是否满足需求 | 1、评估开发设计的埋点字段是否符合产品需求 |
| 3、测试策略与设计 | 全面覆盖功能、性能、安全等维度 | 制定覆盖功能、数据、性能、兼容性、安全性的测试策略 |
| 4、 测试执行与验证 | 验证触发准确、数据正确、链路完整 | 使用抓包、日志、自动化工具验证;模拟用户路径进行场景测试 |
| 5、 上线与监控 | 确保新版本埋点稳定,数据持续可靠 | 进行上线验证,建立持续监控与报警机制 |
1、明确目标:明确产品需求
核心是彻底理解“为什么要埋点“ (why),即埋点的数据最终被谁用来做什么(使用场景),同时需要和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开发人员共同确认以下核心要素:
- 业务价值:理解这个埋点用于分析什么业务问题,这有助于你设计更贴近真实场景的测试用例。
- 埋点事件:需要埋哪些点才能满足需求(what),同时考虑每个埋点必须有唯一且语义清晰的事件名,如 login_btn_click,便于阅读统计。
- 上报参数:明确每个事件需要上报哪些字段,包括用户信息、设备信息、业务相关、链路追踪等信息参数,并规定其数据类型和格式。
- 触发条件:明确在何种用户操作或系统事件下触发埋点(how),例如“点击登录按钮”、“订单支付成功”。
- 上传条件:明确在什么时机触发埋点数据上报
- 数据存储:明确存储规则,落库格式和后续埋点数据运用、统计如何查询
2、 方案审核:评估方案是否满足需求
可以参考如下维度分析
| 评审维度 | 关键考量点 |
| 业务目标对齐 | 埋点是否支撑核心业务数据指标(如支付转化率)?分析需求是否明确? |
| 事件设计合理性 | 1、事件触发时机是否精确(如“登录埋点指标”是点击时还是登录成功时)? 是否遵循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无遗漏? 2、统计字段是否齐全 |
| 数据模型规范性 | 1、事件和属性命名是否规范、统一、见名知意(如addToCart)? 2、属性是否具备可枚举性(如“支付方式”为“支付宝/微信/银行卡”)? |
| 技术实现可行性 | 1、采集方式(代码/全埋点/可视化)选择是否合理? 2、前端/服务端埋点选择能否平衡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 3、传输失败/异常时的处理机制如何,能否保证数据完整性? |
| 用户标识与隐私合规 | 用户标识体系(如cid/uid结合)能否打通未登录/登录后及多设备行为? 是否遵循隐私法规,对敏感信息进行脱敏或匿名化处理? |
| 性能与可维护性 | 上报策略(如批量、缓存、异步)是否考虑应用性能和流量? 埋点管理是否有文档规范、变更流程和生命周期管理? |
| 数据存储 | 存储规则是永久存储还是定期存储删除,基于实际业务来 |
3、 测试策略与设计
此处重点描述埋点测试考虑的维度,当然上面方案评审的时候也可以综合考虑以下维度
| 测试类型 | 测试重点 | 说明 |
| 功能测试(触发) | 触发时机、数据准确性 | 核心是验证“该触发的触发,不该触发的不触发”,且上报的数据准确、完整。 |
| 数据传输与存储测试(传输) | 链路完整性、数据一致性 | 验证数据能否完整、准确地从客户端到达服务器数据库,确保前后端数据一致。 |
| 场景与集成测试(链路集成) | 用户路径连贯性 | 1、模拟真实用户操作路径(如“首页浏览->搜索->商品详情->加购->支付”),验证整个流程中相关埋点是否按正确顺序触发,关键业务ID(如订单ID)是否在链路中保持一致。 2、是否有事件缺失,如果一条路径存在两条链路记录链路追踪ID,检查是否有两路追踪ID覆盖情况。 3、要记录链路追踪的ID,需要验证流程中是否存在异步情况,导致链路ID未记录完整情况,比如进入比如UI进入直播退出直播和直播加载异步,导致退出直播后,直播加载还在进行,直播加载无ID记录 |
| 性能、兼容性与安全测试(非功能) | 对应用的影响、跨平台适应性、数据安全 | - 性能:评估高频埋点是否会引起应用卡顿、耗电异常或消耗过多流量。服务器并发存储性能 - 兼容性:验证在不同操作系统版本、设备型号、分辨率上埋点功能是否正常。 - 安全性:检查敏感信息(如用户ID、手机号)是否被误采集,数据传输是否采用HTTPS加密。 |
| 边界与异常测试(异常) | 极端和异常情况下的稳定性 | - 网络异常:弱网、断网情况下,埋点是否有缓存机制,并在网络恢复后补传。 - 用户异常行为:快速连续点击是否导致数据重复上报或漏报。 |
| 耦合测试 | 与其它埋点数据的耦合 | 1、埋点字段新增的数据,是否会影响app其它非埋点功能 |
4、测试执行与常用工具
- 功能验证工具
- 抓包工具:Charles 或 Fiddler。最直观的手段,可以拦截APP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请求,直接查看埋点上报的URL、参数和数据格式是否正确。你可以在工具中过滤包含 track、log、event等关键词的请求。
补:这里推荐一个工具,比如传输json数据的埋点,可以通过以下json表格格式化网站比较直观的查看数据 JSON在线解析格式化 - JSON.fans,表格格式化的数据还可以排序。

- 日志工具:Android可使用 adb logcat查看客户端日志;iOS可通过Xcode控制台查看。这有助于快速定位埋点是否在代码层面被触发。开发自测推荐,测试除非可以拿源码,否则建议使用抓包工具
- 数据平台验证:在测试环境或通过特定接口,查询数据平台(如神策、友盟)或后端数据库,确认数据是否成功落地并与前端上报一致
自动化:自动化测试对于核心路径的埋点或回归测试,自动化能极大提升效率和准确性。可以使用 Selenium(Web)或 Appium(App)等UI自动化框架模拟用户操作,并结合脚本验证网络请求或数据库中的数据。
5、上线与持续监控
埋点测试并非一次性的活动,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持续过程。
- 上线验证:新版本发布后,需立即对核心埋点进行线上验证,确保更新没有破坏现有的埋点逻辑。
- 持续监控与告警:建立监控机制,对关键埋点数据的日/周波动进行监控。设置报警规则,当数据量骤降或关键事件消失时能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 团队协作与流程优化:埋点涉及产品、开发、测试、数据分析多方协作。使用如 PingCode、Worktile 等项目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管理需求和缺陷,确保流程顺畅
- 定期复盘,优化埋点设计和测试流程。
6、总结与核心原则
成功的埋点测试始终围绕三个核心原则:
- 触发正确:埋点在正确的时机被触发,且没有漏报或多报。
- 数据准确:上报的每个字段的值和格式都符合需求定义且完整。
- 链路完整:数据从客户端到服务端存储的整个过程完整、一致。
109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