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清音——南京听戏小记

注:转载自 blog.renren.com/share/287841473/15501389139

  在南京的同学告诉我江苏昆曲剧院每周末都会在剧院的小剧场演出我便慕名而往。这次若不是为了听昆曲我想南京我是不大会去的了,但是此去确实让我感到不虚此行。
  
  携着这三月天里淅淅沥沥满含春意的绵绵细雨,伴着暮色我跨进了江苏省昆曲剧院的所在地。剧院本为清代江宁府学的所在,保存完好,现在划拨给了昆曲剧院,江宁府学的牌匾依然挂在了剧院的大门口。跨过剧院的大门里面是一所古色古香大约百步见方的四合院,正对着我的是间大殿,透着一股子历史的肃穆,两边有配殿,中间一片已有新绿的草坪被青石板路分成了四块,周围则有几座宫灯,两边几株茶花在那自顾自的盛开着,因为下雨的缘故,院子里雾气氤氲倒显得有些厚重。整个院落非常清静,在嘈杂的城市当中能寻到这样的去处实为难得。
  
  我听戏的兰苑剧场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我原以为这是一个江南式传统的摆放着桌椅的剧场,事实并非如此。剧场不大,最多只能容纳百把来号人。为了能更近距离的观赏台上演员的表演,我买了张在第一排的学生票,票价不贵大概相当于一张电影票的价格。随着开戏的时间越来越近剧场里逐渐坐满了人,甚至还出现了在过道加座的现象。来这里看戏的并不只是我们平时所认为的那些老头老太太,来者多半都是大学生,或是情侣,或是两两三三结伴而来的同学,给人一种非常清新自然地感觉。坐在我前面塑料椅上的还有一个不到四岁的娃娃,据孩子的奶奶说这孩子不到一岁时就喜欢看戏,每个星期都吵着要看戏,听到这里我心中不禁一笑,这与小时候的我是多么的相似。
  
  隔着舞台猩红色的大幕,里面的场面在那不断的调试乐器,有笛子,有二胡,有琵琶,有笙箫。随着云板轻轻一点,大幕徐徐拉起,舞台中间摆着一桌,两椅,桌椅上铺着绣有梅花的白色缎子,在桌子的正中间放着一尊铜香炉。锣鼓一起,一位朱唇皓齿,头戴方巾,身穿水蓝色花褶子,手持折扇,脚踩雪白高底靴的小生踱着台步从舞台右侧出来,然后便是一个玉树临风的亮相。好一个俊俏的小生!不由得心里一叹。今晚临时改了戏码,先演的是《玉簪记》中“琴挑”、“偷诗”两折,这台上的小生饰演的是潘必正。一阵悠扬的笛声响起,台上的小生开始唱起一支【懒画眉】:“月明云淡露华浓……”。他一张口便让我有种浑身上下被电击的感觉,全身毛孔张开,汗毛竖起,一股热流从我的后脊梁直冲头顶。他竟然没用麦克风!但他那极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却能传达到剧场的各个角落。即便舞台麦克风的采音效果再好熟悉舞台的人都知道不佩戴麦克风要把声音灌满全场是件多么困难的事,足见其嗓音之好。
  
  一支曲罢,陈妙常身穿水田纹坎肩,一身道尼打扮,一手抱琴,一手拿着拂尘缓步移出。饰演陈妙常的是单雯姐姐,她是苏昆的“当家花旦”。头上的花钿在舞台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流光溢彩,一步一摇,我向来对这种贴片子的美女是毫无抵抗能力的。只见她杏眼微睁,眉宇之间带着一丝哀色,娇俏的脸上透着一股戚容,张口便唱“粉墙花影自重重,帘卷残荷水殿风。”这正是那种听得让人发酥的水磨腔,婉转动人,让人顿生一种恻隐之心,真是一个正值青春年少凡心甚重的小尼姑。
  
  舞台上潘必正亦庄亦谐,陈妙常欲拒还休,看上去就像是潘必正为陈妙常精心设下的一个圈套,不过像潘必正这样的倜傥小生为你设下的圈套哪个女孩又不愿钻呢?潘必正不断用话语挑逗着陈妙常,羞得陈妙常面带愠色,却不发怒,本来觉得潘必正有些孟浪,现在却不觉如此了,正所谓男有情女有意,这看上去反倒觉得有趣。
  
  舞台上虽然只有简单的桌椅,但两位演员精湛的演技却使得台上阵阵生风,丝毫不觉得的空旷,但却又不是“洒狗血”,那漂亮的身段,动人的眼神,摄人心魄的唱腔一切都是那么的严丝合缝,中规中矩,犹如一壶香茗,扑鼻的清香随着热气不断升腾,沁人心脾却又不至于让人醉倒,这应该就是一个演员的“艺”。舞台上人越少越要看演员的做派,这两折非常吃功,看到精彩处想像平时看京剧时那样叫一个好,却发现在这犹如清茶的氛围中我若浇上一壶烈酒显得我是多么的鲁莽,我只得把这声好又默默地咽回自己的肚子里。

  相对于《玉簪记》那雅的不能再雅的唱词,《百花赠剑》的唱词显得更加朴实直白,并且更加重视做功。这种简单朴素的唱词是板腔体戏曲形成初期的普遍状况,而在昆曲开始不断走下坡路的清代初期,唱词也在不断的平民化,也更加讲究某种视觉上的夸张冲击,昆曲从阳春白雪逐步走向下里巴人。与京剧相比昆曲的出身显得更为优雅高贵,它直接继承了唐传奇、元杂剧的衣钵,而影响京剧的皮黄腔则是由“乱弹”演变而来,与昆曲相比可以说是“出身寒门”了。说到这我不得不多说几句,京剧从来就不是高雅的,没有显赫的身世,出生时没有诸如关汉卿、白朴等一批才华横溢的剧作家为它量身打造千古流传的剧本,注定是要扎根于百姓大众的。虽然后来因为统治者的喜爱而出将入相,但京剧的风格却始终没做出太多改变。京剧也曾往高雅的方向努力过,出现过诸如梅兰芳的《天女散花》、《廉锦枫》,程砚秋的《锁麟囊》、《春闺梦》,这种身段优美,唱词考究,格调高雅的剧目,官方诸如清宫的升平署对也它进行过规范使它更加规矩、大气,也不乏“骇浪奔腾增婉转,风叱云咤也缠绵”这种极为险峻奇巧之句,但那种与生俱来的草莽气息却从未退散过。如果说昆曲是一壶西湖龙井那京剧绝对是一杯二锅头,我更愿意把京剧与郭德纲的相声一样视为一种民俗,一种普通艺术,把京剧笼统的归为高雅艺术其实是一种简单粗暴的行为,首先它板腔体的格式就注定京剧难以高雅。
  
  曲终人散,剧场外已是大雨倾盆。这一夜仿佛进入梦境,来了次跨越六百年的时空穿越。不知道今夜入梦的是潘必正还是陈妙常?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