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端:
var url = baseContext+"xxxx.action?parm="+encodeURI(encodeURI('中'));
这里要做两次encodeURI的原因以及说明::
其中具体的原理分析如下,假设页面端输入的中文是一个“中”,按照下面步骤进行解码
1.第一次encodeURI,按照utf-8方式获取字节数组变成[-28,-72-83],对字节码数组进行遍历,把每个字节转化成对应的16进制数,这样就变成了[E4,B8,AD],最后变成[%E4,%B8,%AD]
2.第二次encodeURI,把数组最后变成[%25E4,%25B8,%25AD]然后就把处理后的数据[%25E4,%25B8,%25AD]发往服务器端,
当应用服务器调用getParameter方法,getParameter方法会去向应用服务器请求参数
应用服务器最初获得的就是发送来的[%25E4,%25B8,%25AD],应用服务器会对这个数据进行URLdecode操作,URldecode操作和encodeURL操作是相反的操作,处理结果就是[%E4,%B8,%AD],并把这个值返回给getParameter方法
然后再在服务器端中调用相应的URL转码方法或者是函数 就可以把数据还原成最初页面发送过来的中文“中”了。
2.后端:String supName = request.getParameter("parm");
supName = URLDecoder.decode(supName, "UT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