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介绍一种功能连接常用度量的分类法,并简要描述每种方法的主要目的。

图1. 功能连接测量的常用方法分类
脑科学核磁共振——功能连接的常用度量方法
计算时是否规定了功能连接的方向
第一个分类方法是基于计算时是否规定了功能连接的方向。
- 非定向功能连接性指标试图捕捉信号之间某种形式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不考虑影响的方向。
- 定向功能连接性指标试图从数据中建立一种统计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建立在因果关系之前的最大值的基础上,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和转移熵的情况下,因果关系是以某种方式预测其影响。这些统计因果关系的定义最初是由Wiener提出的,后来由Granger使用自回归模型实现。
在定向和非定向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无模型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如图1所示)。
Pearson相关系数和互信息
- 基于模型的方法假设两个信号之间可能发生的功能连接为线性关系。对于基于非定向模型的功能连接,最简单的测量指标是Pearson相关系数,它测量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一般线性模型中,平方相关系数(R2)表示一个变量(或信号)方差的分数,可以由另一个变量解释,反之亦然。非线性关系中更广义的方法是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它使用信息论中的概念测量两个或多个变量(或时间序列)之间的广义(线性和非线性)相互依赖关系。
- 皮尔逊相关系数(和互信息)是相互作用的非定向测量

本文介绍了功能连接的度量方法,包括非定向和定向连接性指标。非定向指标如Pearson相关系数和互信息,而定向指标如格兰杰因果分析和转移熵。此外,还探讨了相位同步、相位斜率指数等方法,强调在选择度量方法时需考虑神经元系统的双向相互作用。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0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