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最长公共子序列和最长公共子串来说,最长递增子序列的解法就要多一些了。
对于序列A来说,求它的递增子序列,比较简单的实现有很多种,我们本节介绍两种:
第一种解法就是对这个序列做一次排序,变成一个递增序列B,这样求A和B的公共子序列就等价于求A的递增子序列。
第二种解法就是使用动态规划的思路,这种思路也很多,可以维护一个长度为N的数组,这里的N的长度就是序列A的长度,它的每一项表示的是比序列A的元素小的可以组成的最大子序列的个数。这样当遇到比较大的数据的时候,可以直接复用数据较小的数据的结果。
第一种解法有些啰嗦,而且排序和最长公共子序列都介绍过了,相信读者朋友们可以自行实现。
第二种解法,其实就是对于每引入一个新的数据,就求一次比它小的数据的列表。
对于第二种解法,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个元素我们保存的是0还是1,如果我们保存的是0的话,那么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要在所得的结果上加1,不要忘记这一点。
也有些人会在初始计算的时候就直接把所有数据都初始为1.
思路很简单,来看一下代码吧:
package com.mengzhidu.teach.algorithm.dp.demo.line;
/**
* 最大递增子序列
* 空间复杂度为O(n),时间复杂度为O(n^2)
*/
public class LisDemo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um = {1, 20, 30, 2, 3, 4, 80, 3, 90};
lis(num);
}
private static void lis(int[] num) {
if (num == null) {
return;
}
int[] arr = new int[num.length];
int max = 0;
for (int i = 0; i < num.length; i ++) {
for (int j = 0; j < i; j++) {
if (num[i] > num[j] && arr[i] < arr[j] + 1) {
arr[i] = arr[j] + 1;
max = arr[i] > max ? arr[i] : max;
}
}
}
System.out.println("最长递增子序列的长度为:" + (max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