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MediaKit WebRTC用法介绍

本文介绍了ZLMediaKitWebRTC,一个基于WebRTC的开源流媒体框架,涵盖了安装配置、实时通信功能(如创建会话和流媒体服务器)、数据传输功能以及其在各种浏览器的兼容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WebRTC简介

WebRTC是一个开源的实时通信技术,它支持浏览器和原生应用程序之间的实时音频/视频通信。WebRTC为音频和视频的传输提供了支持,也为数据的传输提供了支持,使得开发者可以用较少的代码来实现实时通信的功能。

二、ZLMediaKit WebRTC介绍

ZLMediaKit是一个开源的流媒体服务框架,它深度结合了WebRTC技术,可以快速搭建一个可用的WebRTC服务器。ZLMediaKit WebRTC提供了完整的音频/视频通话功能和数据传输功能,还提供了强大的跨平台能力,支持Windows、Linux、MacOS等多个平台。

三、ZLMediaKit WebRTC的安装与配置

首先,你需要从ZLMediaKit的官网下载安装包(http://www.zlmediakit.com/)。解压后,执行以下命令:

    cd ZLMediaKit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安装完成后,你需要在配置文件中设置一些参数。常用的参数有:

    //启用WebRTC模块
    enable_webrtc=1
    //WebRTC监听地址
    rtc_server_ip=127.0.0.1
    //WebRTC监听端口
    rtc_server_port=8080

四、ZLMediaKit WebRTC的实时通信功能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ZLMediaKit WebRTC的实时通信功能。

1.创建会话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WebRTC会话,代码如下:

    std::shared_ptr<RTC::WebRTC>makeSession(const std::string& peer_ip, uint16_t peer_port,bool enable_dtls,bool enable_ice){
        //创建WebRTC会话
        std::shared_ptr<RTC::WebRTC> sess = std::make_shared<RTC::WebRTC>();
        //设置对端地址
        sess->setPeerAddress(peer_ip,peer_port);
        //设置DTLS和ICE是否启用
        sess->setEnableDTLS(enable_dtls);
        sess->setEnableICE(enable_ice);
        return sess;
    }

2.创建流媒体服务器

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流媒体服务器,代码如下:

    //创建流媒体服务器
    MediaServer server(&logger,&parser);
    //设置流媒体服务器监听地址和端口
    server.mINIConfig.SetVal(“http.”,”http_port”,”80”);
    //设置流媒体服务器存储地址和端口
    server.mINIConfig.SetVal(“hls.”,”record_path”,”/data/media”);
    server.mINIConfig.SetVal(“hls.”,”record_file_dir”,”./media/live”);
    server.mINIConfig.SetVal(“hls.”,”record_file_prefix”,”${app}_${stream}”);
    server.mINIConfig.SetVal(“hls.”,”record_type”,”mp4”);

3.创建音频/视频轨道以及数据通道

我们需要创建音频/视频轨道以及数据通道,代码如下:

    //创建音频轨道
    auto audio_track = std::make_shared<RTC::AudioTrack>();
    //创建视频轨道
    auto video_track = std::make_shared<RTC::VideoTrack>();
    //创建数据通道
    auto data_channel = std::make_shared<RTC::DataChannel>();

4.创建数据流

接着,我们需要创建数据流。代码如下:

    //创建数据流
    auto data_stream = std::make_shared<RTC::DataStream>();
    //设置数据流名称
    data_stream->setId(0);
    //设置数据流是否可靠
    data_stream->setReliable(true);

5.添加音频/视频轨道和数据通道

现在我们将音频/视频轨道和数据通道添加到会话中。代码如下:

    //添加音频轨道
    sess->addTrack(audio_track);
    //添加视频轨道
    sess->addTrack(video_track);
    //添加数据通道
    sess->addChannel(data_channel);

6.启动WebRTC传输

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启动WebRTC传输了。代码如下:

    //启动WebRTC传输
    server.startWebRTC(sess);
    //等待会话结束
    sess->wait();
    //关闭WebRTC服务器
    server.stopWebRTC();

五、ZLMediaKit WebRTC的数据传输功能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ZLMediaKit WebRTC的数据传输功能。

1.创建数据发送者和接收者

首先,我们需要创建数据发送者和接收者。代码如下:

    //创建数据发送者
    auto sender = std::shared_ptr<RTC::DataSender>(RTC::DataSender::create());
    //创建数据接收者
    auto receiver = std::shared_ptr<RTC::DataReceiver>(RTC::DataReceiver::create());

2.发送数据

接下来,我们将向数据接收者发送数据。代码如下:

    std::string data = “Hello, world!”;
    sender->sendData(data);

3.接收数据

接下来,我们将从数据发送者接收数据。代码如下:

    std::string data;
    receiver->receiveData(data);
    std::cout << data << std::endl;

六、ZLMediaKit WebRTC的兼容性

ZLMediaKit WebRTC支持所有标准的浏览器,包括谷歌浏览器、苹果 Safari、火狐浏览器等。

七、总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ZLMediaKit WebRTC的实时通信功能、数据传输功能以及兼容性。通过对ZLMediaKit WebRTC的熟练应用,我们可以快速搭建一个可用的WebRTC服务器,实现音频/视频通话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