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V_THRESH_BINARY 即大于阈值就设置成M,反之为0;
2、CV_THRESH_BINARY_INV 是上面的相反;
3、CV_THRESH_TRUNC 大于阈值就设置成M,反之保持不变;
4、CV_THRESH_TOZERO_INV 大于阈值就设置成0,反之保持不变;
5、CV_THRESH_TOZERO 大于阈值保持不变,反之设置成0;
都通过调用函数threshold(),以上为函数最后一个参数,分别表示阈值类型与操作。
常用的图像二值化方法有:
1、全局固定阈值;
就是对整幅图像都是用一个统一的阈值来进行二值化,比如开头中调用threshold,设置统一的阈值。
2、局部自适应阈值;
根据像素的邻域块的像素值分布来确定该像素位置上的二值化阈值。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每个像素位置处的二值化阈值不是固定不 变的,而是由其周围邻域 像素的分布来决定的。亮度较高的图像区域的二值化阈值通常会较高,而亮度较低的图像区域的二值化阈值则会相适应地变 小。不同亮度、对比度、纹理的局部图像区域将会拥有相对应的局部二值化阈值。
常用的局部自适应阈值有:
1)局部 邻域块 的均值;
2)局部邻域块 的高斯加权和。
在opencv中,这种方法由函数cvAdaptiveThreshold()来实现。其中第四个参数如果为CV_ADAPTIVE_T
图像的二值化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7-01 12:51:17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