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自:http://blog.163.com/qianshch@126/blog/static/48972522201282003721568/
=================================================
实习一般是在每年3~4月份开始可以网申,能去实习最好,争取留下就省事很多;校园招聘一般是从9月份开始网申,IT公司是最早的一批,接下来是一些国企、银行类的公司,第二年年初,事业单位之类的也开始招聘了。
招聘信息来源——学院网站(过来宣讲的**公司或者**机关的)、应届生求职网、大街网(笔试、面试交流BBS)等;
找工实在是个“体力”活:一般至少有“1网申1笔试3面试”,笔试面试多数是一次一环节,得跑好多趟,有够累的。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尝试太多家公司吧。下面关于求职准备、应聘经验、心得体会等方面的总结(并行操作,可能偏向于找技术类的工作哦)。
1、 信息搜集,定制“个人求职一本通”
1)要把大学以来所有的与求职相关的经历\经验给罗列出来,特别是项目经验和实习经历更是要详细地整理(项目:项目背景、个人职责、团队、时间、结果、收获等;实习:公司、职位、时间、职责等),对于这两项自己做的东西一定要清楚(使用什么技术、难点、如何解决等);
2)准备一份通用版的简历(互联网公司和国企\银行类,不好通用),后续根据具体投递的公司和职位进行有选择的取舍,形成定制简历。IT公司比较看重实践能力(事实证明如此),最好把项目经验和实习经历放在首页,可用专业术语;国企\银行类的比较看重成绩、排名、奖励、证书等,可以把获奖情况放在黄金位置,关于项目和实习的描述简略通俗。本博客专门有一篇日志是关于“简历制作”的(http://blog.163.com/qianshch@126/blog/static/48972522201282003438967/)。
3)要准备一些能够应付主观问题的真实事例,例如:优缺点、同学评价、家庭情况、最**的事情(背景、事件、如何处理)、职业规划、薪酬待遇要求等等;
A. 说出来的“优点”背后必须有实际例子可以证明;“缺点”最好是大众缺点,或者说成在未来胜任该岗位工作的时候还有哪些不足(业务、经验、技术),并表示愿意学习弥补不足。
B. 关于“同学评价”可以多征求周围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站在别人的角度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
C. “最**的事情”中的“**”:成功、伤心、棘手、受挫折、有压力、开心、遗憾;无聊的课、有趣的课、难学的课等等。这些都得从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挖出来。面试官对具体的事情应该不关心,关键是看面试者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思路或者能力,所以在回答时要有侧重。
D. 职业规划:很多公司在终面(或者HR面)时会问到职业规划的问题。其实,还没有出来工作,对很多东西不了解,职业规划也是个大概。“学生”到“职场人员”角色的转变是第一步,充电是好方法,后面再讲规划。
E. 薪酬待遇:有些公司没有问到这个问题,可能有统一的安排吧。主要考虑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看重的是薪酬还是发展潜力。
2、 职业定位,海投很费劲
在找工之前,最好进行职业定位,类似于使用“关键词”进行“搜索”职位,例如:工作地点、应聘岗位、公司类型等等;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投递简历,专注于感兴趣的职位,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准备。
致非应届生:现在多数公司都是通过网申进行投递简历,使用系统自动筛选(筛选条件应该就那些关键词了),网申通过是进入后续环节的前提,所以可以提前了解一下网申涉及哪些项,自己的经历存在哪些空白,趁早补上吧。
得知感兴趣的职位开始网申后,若有意向,待材料备齐,马上行动:网申时,认真仔细填写内容(准、全);最好是一次性完成,不要今天填一项保存、明天再填,这样容易忘记申请。申请之后做好备忘录,记录公司、职位、网申时间(截止)、笔试时间等,方便后续跟进。
网申之后,可以趁热准备一份该职位的简历(定制的),根据职位描述和职责内容,对通用版简历进行调整。网申使用统一的模版,格式都一样;到了笔试和面试提交的简历,可以自己定制(补点公司logo、价值观之类的东东,样式过得去就行,内容才是关键)。
3、 知识回顾,准备笔试、面试
1)基础知识准备——偏向于笔试
大学里的程序设计语言(C\C++\Java等)、数据结构(算法)、数据库、软件工程、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得回顾,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侧重点(分类整理、),根据目标职位看看相关的知识;海量数据处理(哈希、hadoop、Bitmap等)、分布式系统设计(并发性、容错性等)、根据问题给出解决方案、算法设计、现场写小程序(链表、堆栈、队列、二叉树、排序)这些是笔试、面试常见的;
对于简历上列出的专业技能(精通、熟悉之类的),要特别注意,得弄清楚。IT公司问得比较深,在基础上部分需深入准备;其他的问得面广,但偏基础;可以考虑通过看“软件设计师”或“系统分析师”考试复习的书籍、《编程之美》等准备。
2)面试准备
“自我介绍”几乎在每一个面试环节都会出现,好的“自我介绍”能给面试官留下不一般的印象:我是谁?(学校、学历、专业、研究方向、家乡等)应聘什么职位?我为什么来应聘这个职位?(将职位要求与个人情况进行匹配、兴趣、性格、实践经验等)。
面试前最好对所应聘公司的业务、相关技术等等有些了解,面试官一般会让问问题,可以稍微有准备。(技术面 VS HR面,单面 VS 群面)
A. 技术面:自我介绍,了解一下项目或实习,专业基础,提问让给出解决方案,写小程序等;项目和实习的阐述重点说说自己做过且很清楚的部分(不然被细问就不知啥情况了)、解决方案这类的不一定要给出正确的答案,说清楚思路很重要,有时面试官会给点提示,就可以逐步完善方案啦。关于项目和实习,在“信息搜集”阶段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专业基础的是没得说了,给出解决方案这些可能需要深或广的东西,扩展知识面吧。
B. HR面(终面):优缺点、职业规划、最**的事情、职业规划、n年后的生活设想、同学的评价、介绍家庭等等 (属于闲聊型,也需谨慎作答)
C.群面:群体面试在技术类岗位面试中很少出现,多数先自我介绍(学校、专业、应聘职位、性格特点等)、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领导——合理分工、调动;计时员——带表看时间;记录员——记录成员观点,分点分人,为总结者提供信息)、陈述小组讨论结果、(小组间PK)、组内评比(指出最大和最小贡献的人,会让说明原因)。
讨论和辩论环节都得发言,注重团队合作,讨论环节给出自己的观点,辩论环节在关键时刻给出支持己方的论据;不是说得越多越好,说些有用的才重要。万一遇到围攻,关键的发言可以为自己辩护。
4、经验总结,争取更好结果
1)培养好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发现不足、弥补不足的过程,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逐步完善自我;
2)包装是一种本领,需要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推销是一种能力,找工作就是推销自己的过程;当然,是说在其他情况同等情况下,包装和推销能让人脱颖而出。
3)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每个人都想找到满意的工作,“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好好准备,相信自己一定行(在面试时要表现出自信,私底下再弥补不足;每个人都有不足\缺点,好好对待它);
4)在面试时要淡定点,不要急于回答面试官的问题,先认真听问题,思考几秒钟,再回答(有时回答完问题之后,附带补充说明;有逻辑性\自己的思路要清晰);
5)做最好的自己。找工作是“实力”+“运气”在起作用,我们可以在“实力”上下功夫,至于“运气”外因复杂不好说,做好自己该做的(早做充分的准备\提早点,别迟到)。
5、网站推荐,吸取前人经验
1)结构之法 算法之道 http://blog.163.com/qianshch@126/blog/static/48972522201282003438967/ 数据结构与算法,很棒的博客。
2)IT公司面试手册 http://www.mianwww.com/
3)应届生论坛-逻辑推理及智力题精选 http://bbs.yingjiesheng.com/forum-1408-1.html
4)应届生求职网 http://bbs.yingjiesheng.com 信息丰富,如招聘信息、笔经、面经、大礼包等。
保持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