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加密算法--DH

本文介绍了非对称加密算法的特点及应用,包括DH、RSA等经典算法,并详细阐述了DH算法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密钥分配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1.1、非对称加密算法

特点:

  • 发送方和接收方均有一个密钥对(公钥+私钥),其中公钥传播,私钥自己保存,不需要传播
  • 私钥不需要传播的特性解决了对称加密算法中密钥传播的困难(这个困难一般通过线下传递可以解决)
  • 加密安全性极高,只用于一些电子商务网站,加解密速度远低于对称加密
  • 一般情况下,为了解决非对称加密算法加解密速度低的问题,采用非对称加密(使用公钥+私钥对对称加密的密钥进行加解密)+对称加密(加解密数据)相结合的方式。

常见算法:

  • DH(非对称加密的基石),比RSA 出现要早
  • RSA(非对称加密的经典,除了可用于非对称加密,也可用于数字签名,RSA--155(512位密钥)已被破解)
  • ElGamal

11.2、DH(仅能用于密钥分配,不能加解密数据)

实现方式:

  • JDK(密钥长度:512~1024中的64的整数倍)

几个概念:

  • 密钥对:公钥+私钥
  • 本地密钥:对称加密的密钥

整个流程:

1)甲乙双方初始化各自的密钥对

甲方构建出密钥对keyPair1-->乙方使用甲方的密钥对中的公钥publicKey1构建出自己的密钥对keyPair2

2)甲乙双方构建各自的本地密钥

甲方使用自己的私钥privateKey1+乙方的公钥publicKey2构建出自己的本地密钥key1

乙方使用自己的私钥privateKey2+甲方的公钥publicKey1构建出自己的本地密钥key2

最后会发现key1==key2,这两个本地密钥将会是接下来对对称加密所使用的密钥

3)发送方(甲方或乙方均可)使用本地密钥+对称加密算法对待加密数据进行加密,传递给接收方

4)接收方使用本地密钥+对称加密算法对待解密数据进行解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