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模型(topic model)的提出及发展历史

本文概述了主题模型在信息检索、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领域的广泛应用,并详细介绍了经典模型LDA及其衍生模型,如HLDA、LabeledLDA、hLLDA,解释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主题模型的思想和应用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topic model 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产生式模型(generative model),在IR, NLP,ML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目前已有的topic model进行分类总结,然后选择几个代表性的topic model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从而理解topic model 的思想,以及怎么应用。

topic model最经典的模型之一是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其它的topic model大都充分利用了LDA的思想去设计,所以下面先简单地描述一下其生成一个文档集合过程:


Topic Model (LDA)认为一个离散数据集合(如文档集合,图片集合,为行文方便,本文统统以文档集合作为描述对象,其他的数据集合只需换掉对应的术语即可)是由隐含在数据集合背后的topic set 生成的,这个set中的每一个topic都是词的概率分布。对于文档中的每一篇文档,先抽取一个topics proportion \theta;然后对于这个文档中的每一个词的位置 w_i, LDA 先从\theta中选择一个topic,然后再从这个topic对应的词分布中选择一个词去填充;按照上述步骤直到整个文档集合产生完毕。


下面我会把目前出现的topic models进行分门别类,小结。

我认为topic models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1)无监督的、无层次结构的topic model;2)无监督的、层次结构的topic model;3)有监督的、无层次结构的topic model;4)有监督的、层次结构的topic model。

对于1)主要有: PLSA, LDA, Correlated Topic Model, PAM,Concept Topic Model等

对于2)主要有: HLDA, HDP,HPAM等

对于3)主要有: S-LDA, Disc-LDA, MM-LDA, Author-Model, Labeled LDA, PLDA 等等

对于4)主要有: hLLDA, HSLDA

以上模型对应的文章名字,用google直接搜索即可得到,这里就不列出。


下面对于每一类topic model,我都选择一个模型来进行介绍:

对于1) 上述已经介绍了LDA,所以就不介绍这类模型了;

对于2) 我想介绍HLDA(Hierarchical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模型

由于LDA产生出来的topic都是孤立的,topic之间没有关系,HLDA模型在LDA的基础上,试图建立topic之间的层次关系,同时考虑到LDA需要指定topic的数量作为参数,如果能自动决定topic的数量就比较理想了。为了自动发现决定topic的数量,HLDA用Chinese Restaurant  Process去自动决定每一层的topic数量,然而需要指定topic层次的高度H(也就是有多少层的topic),同时它训练出来的层次结构是等高的,都是H这么高。至于怎么产生文档的每个词,这个和LDA都是一样的。

对于3) 我想介绍Labeled LDA (Labeled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 模型

这个模型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训练出来带标签的topic,因为在以前的topic model训练出来的topic都是分布,怎么赋予一个标签给这些topic则是很难的一个问题。

Labeled LDA与LDA最大的不同是: LDA是在所有topics上为某一个词进行选择某个topic,而labeled LDA则是只从文档相关的label对应的topic中去选择,其余和LDA都是一样的。

对于4) 我想介绍hLLDA (hierarchical Labeled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

这个模型最大的好处就是在Labeled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的基础上扩展到层次结构,其思想也是很简单的,认为一个文档只是由这个文档对应的层次label所产生,具体学习和推断的时候几乎和Labeled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模型一样。


这些模型相对来说都是较为容易理解的,关键是要先理解LDA,包括数学公式的推导,如果LDA能弄得比较清楚,其它的模型就会非常的容易理解。


**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 是一种用于管理模型推理过程中上下文信息的标准化框架,尤其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生成式模型(如LLM)中广泛应用。其核心目标是统一不同模型对上下文(如历史、系统指令、用户偏好等)的处理方式,提升模型的可解释性、可控性和跨平台兼容性。 --- ### **1. 核心概念** #### **上下文(Context)的定义** - **历史**:多轮对中的前文(如用户之前的提问和模型回复)。 - **系统指令**:控制模型行为的预设规则(如“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 **用户偏好**:个性化设置(如语言风格、专业领域)。 - **外部知识**:实时数据或文档片段(如当前时间、数据库查询结果)。 #### **Protocol(协议)的作用** - **标准化上下文结构**:定义上下文信息的格式(如JSON Schema)。 - **动态更新机制**:支持在推理过程中动态插入或修改上下文。 - **跨模型兼容**:确保不同模型(如GPT、LLaMA)能以统一方式接收上下文。 --- ### **2. 典型实现方式** #### **(1)基于Prompt的上下文注入** - **格式示例**: ```json { "system_message": "你是一个助手,回答需简洁且专业。", "history": [ {"user": "什么是Model Context Protocol?", "assistant": "一种管理模型上下文的协议。"} ], "current_input": "它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 ``` - **应用场景**:OpenAI的ChatGPT API、Hugging Face的Transformers库。 #### **(2)结构化上下文存储** - **工具支持**: - **LangChain**:通过`Memory`模块管理上下文(如`ConversationBufferMemory`)。 - **LlamaIndex**:使用`VectorStore`存储和检索上下文相关文档。 - **优势**:支持复杂上下文(如长文档、多模态数据)的高效检索。 #### **(3)元数据标记** - **示例**: ```python context = { "text": "用户喜欢科技类内容", "metadata": {"user_id": 123, "topic": "AI"} } ``` - **用途**:根据元数据过滤或加权上下文(如个性化推荐)。 --- ### **3. 关键技术挑战** #### **(1)上下文长度限制** - **问**:模型对输入长度有限制(如GPT-3的4096 tokens)。 - **解决方案**: - **截断策略**:保留最近N轮对。 - **检索增强**:仅注入与当前问最相关的上下文(如使用BM25或语义搜索)。 #### **(2)上下文一致性** - **问**:多轮对中上下文可能冲突(如用户修正之前的提问)。 - **解决方案**: - **版本控制**:记录上下文修改历史。 - **冲突检测**:通过NLP技术识别矛盾信息。 #### **(3)隐私与安全** - **问**:上下文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如用户身份、商业机密)。 - **解决方案**: - **匿名化处理**:删除或替换敏感字段。 - **差分隐私**:在上下文中添加噪声。 --- ### **4. 实际应用案例** #### **(1)客服机器人** - **上下文管理**: - 记录用户历史(如“之前的订单号是多少?”)。 - 注入系统指令(如“优先推荐优惠方案”)。 - **效果**:提升回答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 **(2)医疗诊断助手** - **上下文管理**: - 结合患者病历(外部知识)和当前症状(用户输入)。 - 标记敏感信息(如患者姓名)。 - **效果**:确保诊断建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 **(3)多模态交互** - **上下文管理**: - 融合文本、图像和语音的上下文(如“根据图片描述回答”)。 - 使用时间戳同步多模态数据。 - **效果**:支持更自然的交互(如“这张图里的猫是什么颜色?”)。 --- ### **5. 未来发展趋势** #### **(1)自动化上下文优化** - **技术**:通过强化学习动态调整上下文范围(如决定保留多少历史)。 - **目标**:在性能和成本间取得平衡(减少无效上下文)。 #### **(2)跨平台协议标准化** - **倡议**:如OpenAI的`ChatML`、Meta的`LLM Interchange Format`。 - **意义**:降低模型迁移成本(如从GPT切换到LLaMA)。 #### **(3)上下文解释性** - **技术**:生成上下文使用报告(如“回答基于第2轮对和系统指令”)。 - **用途**:满足合规性要求(如金融、医疗领域)。 --- ### **6. 代码示例(LangChain实现)** ```python from langchain.memory import ConversationBufferMemory from langchain.chains import ConversationChain from langchain.llms import OpenAI # 初始化上下文存储 memory = ConversationBufferMemory(return_messages=True) llm = OpenAI(temperature=0) # 创建对链 conversation = ConversationChain(llm=llm, memory=memory) # 多轮对 print(conversation.predict(input="什么是Model Context Protocol?")) print(conversation.predict(input="它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 查看上下文内容 print(memory.buffer) # 输出历史记录 ``` ---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