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总线原理

1.简介

       单总线即one-wire总线,与SPI、I²C串行数据通信方式不同。它采用单根信号线,既传输时钟又传输数据,而且数据传输是双向的。

       单总线是DALLAS公司研制开发的种协议由一个总线主节点、或多个从节点组成系统,通过根信号线对从芯片进行数据的读取。每一个符合OneWire协议的从芯片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包括48位的序列号、8位的家族代码和8位的CRC代码。主芯片对各个从芯片的寻址依据这64位的不同来进行。

       单总线利用一根线实现双向通信。因此其协议对时序的要求较严格,如应答等时序都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基本的时序包括:复位、应答时序、写1位时序、读1位时序。在复位及应答时序中,主器件发出复位信号后,要求从器件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回应答信号;在位读和位写时序中,主器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出或写出数据。

2.单总线原理

        单总线器件内部设置有寄生供电电路。当单总线处于高电平时,一方面通过二极管向芯片供电,另方面对内部电容C(约800pF)充电;当单总线处于低电平时,二极管截止,内部电容C向芯片供电。由于电容c的容量有限,因此要求单总线能间隔地提供高电平以能不断地向内部电容C充电、维持器件的正常工作。这就是通过网络线路“窃取”电能的“寄生电源”的工作原理。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总线上的某些器件在工作时(如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转换、E2PROM写入数据时)有足够的电流供给,除了上拉电阻之外,还需要在总线上使用MOSFET(场效应晶体管)提供强上拉供电。

  单总线的数据传输速率一般为16.3Kbit/s,最大可达142 Kbit/s,通常情况下采用100Kbit/s以下的速率传输数据。主设备I/O口可直接驱动200m范围内的从设备,经过扩展后可达1km范围。

2.1单总线通信信号类型

       单总线通信协议定义了如下几种类型,即复位脉冲、应答脉冲、写0、写1、读0和读1。除了应答脉冲外,所有的信号都由主机发出同步信号,并且发送的所有的命令和数据都是字节的低位在前

(1)复位脉冲和应答脉冲

         单总线上的所有通信都是以初始化序列开始。主机输出低电平,保持低电平时间至少 480us,以产生复位脉冲。接着主机释放总线,4.7K 的上拉电阻将单总线拉高,延时 1560 us并进入接收模式(Rx)。接着 DS18B20 拉低总线 60~240 us,以产生低电平应答脉冲,若为低电平,再延时 480 us
 
(2)写时序
       写时序包括写 0 时序和写 1 时序。所有写时序至少需要 60us,且在 2 次独立的写时序之间至少需要 1us 的恢复时间,两种写时序均起始于主机拉低总线。
       写 0 时序:主机输出低电平,延时 60us,然后释放总线, 延时 2us
       写 1 时序:主机输出低电平,延时 2us,然后上拉电阻拉至高电平,延时 60us
 
      

    在写时隙开始后15us~60us期间,单总线器件采样总电平状态。如果在此期间采样值为高电平,则逻辑1被写入器件;如果为0,写入逻辑0。

(3)读时序

        单总线器件仅在主机发出读时序时,才向主机传输数据。所以,在主机发出读数据命令后,必须马上产生读时序,以便从机能够传输数据。所有读时序至少需要 60us,且在 2 次独立的读 时序之间至少需要 1us 的恢复时间。每个读时序都由主机发起,至少拉低总线 1us。主机在读时序期间必须释放总线,并且在时序起始后的 15us 之内采样总线状态。
       典型的读时序过程为:主机输出低电平延时 2us,然后主机转成输入模式延时 12us,然后读取单总线当前的电平,然后延时 50us

 2.2单总线通信的ROM命令

      当主机检测到应答脉冲后,就发出ROM命令,这些命令与各个从机设备的唯一64位ROM代码相关,允许主机在单总线上连接多个从设备时,指定操作某个从设备。

      主机在发出功能命今之前,必须发出ROM命令。

3.总结

DS18B20 的典型温度读取过程为:复位SKIP ROM 命令(0XCC发开始转换命令(0X44延时发送 SKIP ROM 命令(0XCC发读存储器命令(0XBE连续读出两个字节数据(温度)结束。

 

 

 
 

 

 

<think>好的,我需要帮助用户查找关于UART单总线原理图的设计图纸。首先,我需要明确UART单总线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通常是异步串行通信协议,通常使用两根线(TX和RX)。而单总线可能指仅使用一根线进行双向通信的设计,这可能涉及到特定的协议或硬件设计。 接下来,用户提到的是原理图设计,所以需要找到相关的设计示例或参考资料。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引用[1]强调了模块化设计的重要性,建议将系统分成模块化的原理图纸。引用[2]提到TI DSP开发板的原理图详解,这可能包含UART相关的部分,但需要确认是否涉及单总线设计。 首先,我应该解释UART单总线的基本原理,可能涉及使用单一数据线进行半双工通信,需要电平转换或特定的协议(如单线UART模式)。然后,建议用户参考现有的单总线UART设计案例,例如Microchip或STMicroelectronics的应用笔记,这些通常会有详细的原理图。同时,TI的参考设计可能也提供相关示例,尤其是在DSP或MCU的应用中。 还需要提醒用户注意电平兼容性、上拉电阻配置以及可能的冲突检测机制。此外,模块化设计原则(如引用[1]所述)应应用于将UART单总线部分独立成一个模块,便于维护和调试。最后,推荐用户查阅具体的芯片数据手册或应用笔记,以获取准确的原理图设计指导。</think>### UART单总线原理图设计说明 UART单总线设计通常指通过**单根数据线**实现双向通信,需结合电平转换、协议优化等手段。以下是设计要点及参考资源: 1. **基本原理** - 标准UART使用TX(发送)和RX(接收)两根线,而单总线需通过**分时复用**实现双向通信,需依赖特定协议(如单线半双工模式)[^1]。 - 常见实现方式: - 使用**开漏输出**结构,配合上拉电阻(如4.7kΩ)实现电平兼容。 - 通过软件协议控制收发切换,例如STM32的“Single Wire”模式[^2]。 2. **原理图设计示例** ```plaintext +---------------------+ +---------------------+ | MCU | | 外设设备 | | UART_TX (开漏输出) |---[数据线]---| UART_RX | | | | | +---------------------+ +---------------------+ 上拉电阻 ``` **关键组件**: - 电平转换芯片(如TXS0108E)用于3.3V/5V系统兼容。 - 总线保护电路(TVS二极管防静电)。 3. **参考资源** - **TI应用报告**:搜索《UART Single-Wire Communication》(SPRAAR8),提供单线UART硬件连接示例[^2]。 - **STMicroelectronics文档**:AN3070应用笔记详细说明STM32单线UART配置[^2]。 - **Microchip设计指南**:部分PIC单片机支持单线模式,数据手册中标注典型电路。 4. **设计注意事项** - **冲突检测**:需在软件中实现总线占用检测,避免同时收发冲突。 - **波特率限制**:单线通信可能因阻抗增加而降低最高速率(通常建议≤115200bps)。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