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相信很多人做过的系统中,都有权限分配的需求,我们根据业务规则去指定哪些人可以进行哪些操作,特别是在一些网站的后台管理系统中更为常见。
实现权限拦截、管理的方式有多种,拦截器、过滤器、AOP、AOP+注解,甚至最low的在每个业务方法进行判断(这种方法简直就是犯罪),那么到底怎样才是最优雅的方式呢?
首先过滤器、在每个业务方法做判断,这两个博主没用过,相信有意识的朋友也不会去用。接下来说说拦截器和AOP。
拦截器弊端
先说说拦截器,一开始的时候我也用拦截器去实现,毕竟SSM、Spring Boot去做拦截器很方便,也会自动为我们注入请求体、响应体,所以我们获取请求参数、用户信息都是行云流水般顺畅。但是呢,拦截器不够灵活,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你不可能把系统中所有的API都拦下来吧?你总要把登录的接口、不需要登录或者不需要权限也可以访问的接口给暴露出去,那么如果你用拦截器的话,就需要配置哪些路径不需要拦截,这是很费篇幅的,就算你用表达式匹配,如果有多个模块呢?总不能每一个API接口的前缀都一样吧?
所以这时候就有点繁琐了,而且用拦截器不能实现更高级的功能,不够灵活。
AOP+注解实现权限控制
为什么不直接使用AOP呢?这样还得自定义注解,不麻烦吗?
如果没有注解,就需要写切入点的表达式,虽然这个表达式很灵活,但是在一定场景下并不好用,比如在同一个类中的几个方法,我只想拦截其中的某几个,那这个表达式写起来会很长,倒不如在需要拦截的方法上加一个自定义注解,我们拿到注解的值之后和用户信息去匹配,验证是否有权限。
关于这种方式的优点,不多说,相信大家在下面的例子中可以体会到。
1、定义权限控制的注解
package com.dosion.wang.demo.annotation;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
/**
* 作用在方法上,在运行时通过反射获取信息、将注解加到javadoc中、允许子类继承
* @author 秋枫艳梦
* @date 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