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记忆术的故事, 作者为了探寻记忆的秘密, 采访了一些记忆大师, 并亲自参与记忆大赛, 还取得了美国记忆冠军.
与其它的记忆术书箱不同的是, 这本书主要讲述作者的采访经历和和脑力比赛故事, 不会那么枯燥.
主要内容和观点有:
- 古代就已经有记忆术, 发展现今天, 并没有多大变化, 本质原理还是一样的.
无论记忆大师无论怎么包装, 终究是换汤不换药 - 经验源于记忆, 记忆也可源于经验, 比如围棋大师可以记住一盘棋的所有步骤顺序, 是因为绝大部分的招式都早先记在了大脑中. 因此, 教育中的死记硬背还是有用的
- 记忆的秘诀在于右脑. 有些大脑残疾人士具有"特殊的能力"(文中称为学者综合症患者, 也称为"雨人"),
是由于左脑出问题了, 不得不使用右脑, 比如超强的心算或记忆能力. (不排除有些骗子) - 记忆术, 或者心算术, 也可以后天通过训练得到, 会这两项能力的人不见得是天才
- 大脑不喜欢记忆抽象的东西; 右脑的秘密在于图像和空间处理能力, 因此,
记忆术就是将抽象的东西转换为具体的事物, 或转换为图片和空间 - 如何记忆一副扑克的顺序:
将每两张牌转换成一个人物(这需要事先训练), 记住52张牌, 就需要26个人物, 再将相邻的两个人物编成一个故事, 这再将这个故事放到记忆殿中, 需要13个位置
书中称这个方法为person-action-object, 人-动作-物体.这很类似于计算机中的压缩算法 - 记忆一长串数字, 也是类似的, 将每两个或三个数字编码成图像, 再编成故事
- 背诗也是类似的, 需要转换成图像, 再存放到记忆宫殿. 过于抽象的, 也很难背, 这就看你的脑洞够不够大了.
- 通过"刻意练习跨越瓶颈期. (作者的训练之路上的心得)
- 学会了记忆术, 可以加快学习效率, 比如看完一本书, 总能记下点什么, 不至于合上书之后, 忘的一干二净. 重要的是: 你再也不会忘记你老婆的电话号码或生日了
总结:
- 记忆术需要训练, 懒人就算了.
- 要背的东西, 仍然需要反复背, 正常人不存在过目不忘. 但是使用记忆术可以加快效率(囫囵吞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