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情况
用户表达到了 几千万级别,在做很多操作都比较吃力,.所以,考虑对其进行分库分表,或者在进行高并发读写的时候采用分库分表的形式也更能增强读写的性能,保证服务的稳定高效
常用的切分方案
数据的切分(Sharding)根据其切分规则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种切分模式。一种是按照不同的表(或者Schema)来切分到不同的数据库(主机)之上,这种切可以称之为数据的垂直(纵向)切分;另外一种则是根据表中的数据的逻辑关系,将同一个表中的数据按照某种条件拆分到多台数据库(主机)上面,这种切分称之为数据的水平(横向)切分。
垂直切分
即业务切分
下面来分析下垂直切分的优缺点:
优点:
1. 拆分后业务清晰,拆分规则明确。
2.系统之间整合或扩展容易。
3.数据维护简单。
缺点:
1. 部分业务表无法 join,只能通过接口方式解决,提高了系统复杂度。
2. 受每种业务不同的限制存在单库性能瓶颈,不易数据扩展跟性能提高。
3. 事务处理复杂。
由于垂直切分是按照业务的分类将表分散到不同的库,所以有些业务表会过于庞大,存在单库读写与存储瓶
颈,所以就需要水平拆分来做解决。
水平切分
相对于垂直拆分,水平拆分不是将表做分类,而是按照某个字段的某种规则来分散到多个库之中,每个表中
包含一部分数据。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将数据的水平切分理解为是按照数据行的切分,就是将表中的某些行切分到一个数据库,而另外的某些行又切分到其他的数据库中
优点:
1.拆分规则抽象好,join 操作基本可以数据库做。
2.不存在单库大数据,高并发的性能瓶颈。
3.应用端改造较少。
4.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跟负载能力。
缺点:
1.拆分规则难以抽象。
2.分片事务一致性难以解决。
3.数据多次扩展难度跟维护量极大。
4.跨库 join 性能较差。
让我们从普遍的情况来考虑数据的切分:一方面,一个库的所有表通常不可能由某一张表全部串联起来,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水平切分几乎都是针对一小搓一小搓(实际上就是垂直切分出来的块)关系紧密的表进行的,而不可能是针对所有表进行的。另一方面,一些负载非常高的系统,即使仅仅只是单个表都无法通过单台数据库主机来承担其负载,这意味着单单是垂直切分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多数系统会将垂直切分和水平切分联合使用,先对系统做垂直切分,再针对每一小搓表的情况选择性地做水平切分。从而将整个数据库切分成一个分布式矩阵。
切分共同的问题
前面讲了垂直切分跟水平切分的不同跟优缺点,会发现每种切分方式都有缺点,但共同的特点缺点有:
1.事务问题:
解决事务问题目前有两种可行的方案:分布式事务和通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共同控制实现事务下面对两套方案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
方案一:使用分布式事务
优点:交由数据库管理,简单有效
缺点:性能代价高,特别是shard越来越多时
方案二:由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共同控制
原理:将一个跨多个数据库的分布式事务分拆成多个仅处于单个数据库上面的小事务,并通过应用程序来总控各个小事务。
优点:性能上有优势
缺点:需要应用程序在事务控制上做灵活设计。如果使用了spring的事务管理,改动起来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2.跨节点Join的问题
只要是进行切分,跨节点Join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良好的设计和切分却可以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普遍做法是分两次查询实现。在第一次查询的结果集中找出关联数据的id,根据这些id发起第二次请求得到关联数据。
3.跨节点的count,order by,group by以及聚合函数问题
这些是一类问题,因为它们都需要基于全部数据集合进行计算。多数的代理都不会自动处理合并工作。解决方案:与解决跨节点join问题的类似,分别在各个节点上得到结果后在应用程序端进行合并。和join不同的是每个结点的查询可以并行执行,因此很多时候它的速度要比单一大表快很多。但如果结果集很大,对应用程序内存的消耗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