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封闭:
问题由来:
在软件的生命周期内,因为变化、升级和维护等原因需要对软件原有代码进行修改时,可能会给旧代码中引入错误,也可能会使我们不得不对整个功能进行重构,并且需要原有代码经过重新测试。
解决方案:
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定义:
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开闭原则可能是设计模式六项原则中定义最模糊的一个了,书上只告诉我们对扩展开
放,对修改关闭,可是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并没有明确的告
诉我们,所以我们在以后实践的过程中慢慢体会。
接口隔离:
问题由来:
类A通过接口I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依赖类D,如果接口I对于类A和类B来说不是最
小接口,则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
解决方案:
将臃肿的接口I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
定义: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接口隔离原则的含义是:
建立单一接口,不要建立庞大臃肿的接口,尽量细化接口,接口中的方法尽量少。也就
是说,我们要为各个类建立专用的接口,而不要试图去建立一个很庞大的接口供所有依
赖它的类去调用。
例子:
没有遵循接口隔离原则的设计:
改之后的设计:
注意:
采用接口隔离原则对接口进行约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接口尽量小,但是要有限度。对接口进行细化可以提高程序设计灵活性是不挣的事
实,但是如果过小,则会造成接口数量过多,使设计复杂化。所以一定要适度。
2、为依赖接口的类定制服务,只暴露给调用的类它需要的方法,它不需要的方法则隐藏
起来。只有专注地为一个模块提供定制服务,才能建立最小的依赖关系。
3、提高内聚,减少对外交互。使接口用最少的方法去完成最多的事情。